二是促進了工業布局的合理調整。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的一些環境風險隱患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問題,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的重點區域調整、搬遷、退出全面提速。湘潭竹埠港28家重化工企業全面實現停產并關閉到位,正在加快實施污染場地修復,將建設核心濱江商務區、現代商貿物流中心;衡陽市分批分步對合江套地區企業全面實施關停淘汰和改制搬遷,對102家企業全面實施了停產并部分拆除,對重污染廠區及周邊約36288平方米居民住房實施拆除和29327位居民進行集中搬遷安置;株洲清水塘加快實施搬遷改造,已關停退出147家,工業企業退出后將規劃建設為現代物流園、工業遺址公園、高科技產業群等。
三是推進了循環利用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對永興稀貴金屬產業整合、長沙危廢處置中心建設、汨羅循環產業園區落后產能淘汰、危險廢物超期貯存等一批問題的診斷和整改,促進了全省循環利用產業的整治整合以及行業規范。比如,永興縣整治園區外企業107家,徹底搗毀生產設施設備,炸毀煙囪110根,整治園區內企業18家,拆除29座鼓風爐、38座燃煤反射爐等落后生產設備。
(二)提升了環境質量和生態保護水平
圍繞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通過水、氣、土、自然生態問題的集中整改和持續推進,一年來全省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完成了環境質量目標任務。洞庭湖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湖體總磷平均濃度由2016年0.084mg/L下降為2017年0.073mg/L,7個主要河流入湖口斷面中,5個斷面的總磷濃度呈下降趨勢。
同時,以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整改為契機,全面鋪開自然保護區“綠盾”行動,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非法采砂、養殖、捕撈,南岳衡山自然保護區的違規采礦,張家界大鯢自然保護區違規采砂、違規小水電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在全省2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排查發現違法違規問題1321個,目前整改完成1094個,全省絕大多數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制度得到完善、管理體制得到理順、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大格局的形成
通過此次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責任、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企業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更加明晰,特別是“多龍治水”“各不相干”“大家不管”等造成監管內耗、監管失力、監管空檔的現象得到有效解決。通過案件辦理,一些地方和部門深刻反思問題、及時吸取教訓,從部門履責、行業管理等方面重新修訂和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生態優先和環保履責的規定。各省級環保督察組組長均由省委組織部協調推薦正廳級領導擔任,副組長由7個省直單位分別選派副廳級干部擔任,督察組成員由12個省直單位的業務骨干組成,非環保部門成員占三分之一以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工作大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三、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離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一)歷史遺留問題多
一是環境污染和風險隱患仍然存在,治理難以一時全面到位。我省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由于礦山開采冶煉和化工行業歷史悠久,歷史累積形成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比較突出。雖然近年通過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部分區域流域重金屬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和削減,但一些老礦區歷史遺留的大量廢渣、尾礦,受治理資金和技術所限,如婁底錫礦山地區有110多年的銻開采冶煉歷史,積累危險廢物堆存量大,雖然正在加大治理力度,但完全整治到位、實現生態修復還需時日。二是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我省作為“魚米之鄉”和傳統的農業大省、畜禽養殖大省帶來的農業結構性污染比較突出。由于農業生產、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率低,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給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帶來威脅。同時,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大量排放,處理率低,處理技術不成熟,也帶來許多安全隱患。三是我省絕大多數城市都是依河而建,飲用水源也是以地表水為主,治理要求高。同時,內河水系眾多,由于長期工農業生產、生活污水排放累積,黑臭水體基數大,治理任務繁重。
(二)后續整改任務重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76個突出環境問題,雖然大部分已經完成了整改,但還有一部分問題正在整改或需要持續推進,這些問題多數為湖庫水環境綜合整治、區域流域性水質超標、礦山冶煉廢渣治理等重點難點問題,牽涉面廣,資金需求大,整改周期長,要達到整改方案提出的目標,壓力很大。如危險廢物超期貯存問題,超期貯存的危險廢物處置涉及全省14個市州126家單位。經過前期努力,已有98家有技術出路的超期貯存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受處理能力影響要到2019年12月底前才能完成處置,還有一部分目前尚無安全利用或處置技術,在實現技術攻關的前提下,預計到2022年底前才能處置完畢。如重點防控區60個監測斷面中13個斷面重金屬超標問題,大部分位于礦山開采冶煉企業周邊或下游,一方面本來背景值就較高,另一方面受長期開采冶煉污染累積影響,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平均含量偏高,盡管目前制定了整治方案、實施了一批治理項目,但短時間內改善效果不明顯,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較長的持續整改過程。
(三)防止污染反彈壓力大
過去一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違法違規行業,如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采砂問題,在短時間內實現關停取締后,受思維慣性影響和既得利益驅使,一些非法業主不惜鋌而走險,采取流竄作案、異地轉移等隱蔽手段非法盜采,執法監管難度很大;一些企業主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缺失,在督察進駐和整改期間以設備檢修、經營不善等理由停產躲避監管、回避整改,督察進駐結束后,盡管加大了巡查和執法力度,但一些企業主仍然心存僥幸,杜絕擅自復產、污染反彈的壓力很大。
針對這些突出問題,省委、省政府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把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整改決心、更硬的整改措施,馳而不息、堅定不移地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做到“四個堅持”:
(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
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真正學深悟透、對標看齊,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論述上來。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堅持新發展理念和正確政績觀,善于算大賬、長遠賬、生態賬、政治賬,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培育新動能、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決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推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