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切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利用3年時間,堅決打好“藍天保衛”“碧水保衛”“凈土保衛”“固廢治理”和“鄉村環境整治”5場戰役,深入開展14項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扎實開展“雙十”工程,確保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一是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役”,深入開展揚塵污染治理、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散燒燃煤治理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4項攻堅行動。二是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役”,深入開展水源地保護,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磷污染治理4項攻堅行動。三是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役”,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復、工業企業污染防治、醫療廢物及其他廢物污染防治、垃圾污染防治4項攻堅行動。四是堅決打好“固廢治理戰役”,深入開展工業渣場污染治理、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2項攻堅行動。五是堅決打好“鄉村環境整治戰役”,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統籌精準扶貧與污染防治,推進農業污染治理。六是實施“雙十”工程,持續抓好草海生活污染源、水城河環境污染源、洋水河磷礦開采及磷化工企業污染源等十大污染源治理,加大治污力度,確保重點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明顯好轉。持續抓好磷化工、火電、煤礦、有色金屬、鐵合金等十大行業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加快實現各類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
(三)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認真抓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加快構建具有貴州特色的生態文明體系。一是加快構建生態文化體系。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廣泛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引導全社會增強生態倫理、生態道德和生態價值觀念,著力培育具有時代特征、體現貴州特色的綠色文化。二是加快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加快發展有技術含量、就業容量、環境質量的綠色產業,把我省豐富的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三是加快構建目標責任體系。嚴格執行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制度,深入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責任制度,著力解決好各類突出環境問題。四是加快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堅持以制度創新為重點,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開展綠色屏障建設、促進綠色發展、生態脫貧、生態文明大數據建設、生態旅游發展等方面的制度創新試驗,加快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五是加快構建生態安全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功能性,確保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四)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推動綠色發展作為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真落實中央關于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一是加快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產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不斷提高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二是大力實施“雙千工程”。堅持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環保、安全等準入門檻,加大傳統產業及企業綠色化改造力度,推動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三是全面推進消費變革。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和服務,推進綠色包裝、綠色物流,以綠色引領消費變革,倒逼綠色生產、綠色發展。
(五)持續推進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確保督察反饋意見全面整改落實到位。繼續把整改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堅持一手抓整改,一手抓鞏固,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保持作風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發展、邁上新臺階。一是進一步強化工作調度,確保工作質量。嚴格對照《整改方案》要求,按照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時間節點深入推進,定期調度整改進展。對已經完成和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整改事項開展“回頭看”,進一步鞏固提升,堅決防止問題反彈;對整改未完全到位的事項,采取專項督查、重點督辦等方式,督促盡快完成;對需要長期整改的事項,加強考核評估和跟蹤問效,不達要求不銷號;對整改不力、進展緩慢的采取約談、通報、督辦、曝光、問責等措施強力推進,確保整改工作按計劃、按要求完成。二是進一步壓實責任,確保壓力傳導到位。進一步壓緊壓實黨政主體責任,促使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切實擔負起本行政區域整改工作的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壓緊壓實相關部門整改責任,督促各部門“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進一步壓緊壓實企業環保責任,督促企業切實增強環保底線思維意識,主動適應環保新常態,從源頭上解決環保問題。進一步嚴肅責任追究,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做到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終身追責。三是繼續完善長效機制,鞏固督察整改成效。把抓好問題整改作為重要機遇和有力抓手,嚴格對照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出的“體檢單”,把整改工作與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結合起來,繼續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鞏固督察整改成果。對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整改做法,長期堅持并上升為制度機制;對制度有漏洞、效力不強的,及時修訂完善,形成一整套務實管用的環保制度體系,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問題整改長效化、執法監管常態化。
附件:《貴州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貴州反饋意見問題整改措施清單》72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附件:《貴州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貴州反饋意見問題整改措施清單》
72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一、貴州省違法建設項目清理不全面不徹底。(未達序時進度,加快推進整改)
(一)30個“未批先建”違法項目已按時完成整改29個,剩余1個項目(前進大廈)正在推進整改。
(二)252個“久拖不驗”項目已全部按時完成整改。
(三)出臺《關于依法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遏制建設單位項目“未批先建”的通知》《關于建立建設項目“未批先建”防范工作機制的通知》等文件,依法嚴肅查處新增“未批先建”違法項目,并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