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 33.5 公里,植被栽植 1400.7 公頃。建設入庫人工濕地示范工程,滯留凈化入庫水質。優化于橋水庫運行調度方式,加強水庫藍藻防控。
(五)保障飲用水安全。
1.完善水質監測網絡。在重要飲用水水源和主要河流上再建設10 座自動站,逐步實現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自動監控全覆蓋。強化城市地區供水單位水質自檢,開展水質委托檢測和行業水質抽檢,編發供水水質水量周報和月報。充分利用市、區和水廠三級水質檢測體系,開展農村供水水質監測和檢測。
2.公開水質監測信息。定期對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進行監測和檢測,每季度向社會公開。對供水單位每年至少開展 1 次衛生監督檢查。全市所有飲水安全狀況信息向社會公開。
3.開展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對使用超過 50 年和材質落后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改造供水管網 400 公里,到 2020 年,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 10%以內。
(六)防范飲用水水源環境風險。
1.完善飲用水水源地預警監控系統。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建立完善預警監控系統,深入開展于橋水庫藍藻監測預警機制研究。
2.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評估。完善我市水污染應急預案,按照京津冀水污染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組織開展工作。2020 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實現引江、引灤雙水源互聯互通、互用互備。
(七)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長效機制。
1.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調查評估。組織開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千人以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年度監測和調查評估。定期開展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環境狀況調查。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檔案管理制度,做到“一源一檔”并動態更新。
2.落實生態補償機制。推動于橋水庫上游治理,嚴格落實《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對跨界斷面水質實施監測。協調推動河北省境內沙河下游段養魚網箱清除,清除沿河村莊、河灘地和沿岸垃圾。繼續完善于橋水庫生態補償機制。
3.健全水源地監管機制。各級政府要以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為契機,完善水源地日常監管制度,充分用好法律、科技、經濟、行政手段,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強化部門合作,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協調聯動機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各項任務分解壓實,狠抓落地見效,防止已整改問題死灰復燃。
(八)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執法監督。
1.定期開展飲用水專項執法檢查。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引灤沿線專項執法檢查,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干線兩側水源保護區日常監測與執法檢查。堅持鐵腕治污,綜合運用查封扣押、按日計罰、限產停產、移送司法機關等執法手段,加大案件查辦力度,依法從嚴處罰環境違法行為。
2.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執法監督能力建設。加強環境監測、監察、應急等專業技術培訓,嚴格落實執法、監測等人員上崗制度,提高執法隊伍素質。推廣使用移動執法手段,提升環境監察信息化水平,提高執法效率。
3.落實好環保督察和專項行動方案。深化中央環保督察各項整改任務,對照國家要求制定實施天津市環境保護督察方案,建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以各區為督察對象,嚴格落實地方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
三、保障措施
(一)狠抓責任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嚴格落實黨政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各區屬地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各區、各部門要把污染防治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壓實責任,層層抓落實。各級政府是水源地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明確職責分工,細化工作措施,構建政府統領、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有序推進攻堅方案落實。
(二)狠抓組織推動。各相關區、各部門要嚴格對照年度任務要求和責任分工,抓早、抓細、抓落實。各市級相關部門要全面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任務協調調度機制,對照任務分工,逐項落實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立即啟動、全面實施,關死后門、倒排工期,不打折扣、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要求,確保可檢查、可考核、能追責。嚴格落實有關部署要求,全面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力度,勇于擔當,敢于碰硬,做到排查無盲區、整治無死角、環境違法問題全部按期清零。按照“一個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違法問題整改方案,明確具體措施、任務分工、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等。建立問題清單整改銷號制度,整改完成一個、銷號一個。對履職不力、弄虛作假、進展遲緩等問題突出,以及飲用水水源水質出現惡化的,采取通報批評、約談等措施;情節嚴重的,移交有關部門進行問責。
(三)加強協同聯動。加強環境保護區域合作,完善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協作聯動機制,充分用好上下游省份聯合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做深做實區域飲用水保護協作工作。落實水環境補償制度,調動各區、鄉鎮(街道)水污染防治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上下聯動的飲用水水源保護攻堅體系。
(四)強化信息公開。進一步做好宣傳輿論引導,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各種媒體和傳播手段,加強科學普及、輿論宣傳和技術推廣,大力宣傳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居民水源保護意識。搭建公眾參與平臺,邀請媒體、公眾等參與執法檢查,公開曝光典型違法案件。強化社會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附件:天津市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三年作戰計劃重點工程任務分解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