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對于一個特定的區域,給區域公司劃出的道道就是:給一定規模資金,3-5年時間,由區域公司來整合,來規劃,給這個地方的環境創造出你的價值。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入到污水處理廠,還是投入到污水處理廠、設計院、技術產品、水系水脈?可以自己決定,要求就是要構造對這個區域最好的服務,能夠為當地環境持續貢獻,建設你心中理想的家園。
我國南方、北方,東部、中部、西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各地的經濟基礎,生態資源條件都不一樣,也許理想中家園的模樣,好環境的樣子是存在差別的。但也會有一些共通的東西,相似的追求。“藍天”、“白云”、“河流”、“哺育”、“老樹”、“棲息”、“草長鶯飛”是人們心目中美好家園的關鍵詞,在這之外,實現綠色化的當地優勢工業,現代化農業,與之相輔相成。生產、生活、生態,良性發展,這是中持和它的中小城市客戶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未來。
沒有水的、干巴巴的地方,跟美麗、美好差距就會比較遠。中持的主業之一是污水處理,把水弄干凈再排放到自然中。許國棟常常提到的一件事是“把水留住”。這不是簡單的污水資源化的提法,把水留住,意味著增加土地的涵水量,尤其是是中部和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的環境需求。對于很多缺水地區來說,水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最后真正稀缺的是生態水。所以,在整個環境治理、建設安排中,在這樣一些地區,應該盡可能的把水留下來,留到水體、濕地、土壤中,尤其是提高土壤中的含水率。我國過去50年土壤含水率有很大下降,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也有很大下降。
他認為,伴隨著城市化進程、流域的社會水系統強化以及自然水系統弱化,城市污水成為主要的非常規補給水源。由于生態水的減少,在很多缺水地區,即便將來把污染有害的東西都治理掉,也不可能生活得很舒服,也不可能有非常美好的環境。所以,應盡力把大循環的水留住。
好環境要留住好水,長遠來看,還要考慮農村和農業的事。這是以往環保人不曾意識到的。包括污泥還田、種養結合,解決畜禽的污染問題,如果說在環境問題當中沒有把農業涵蓋在內,是做不下去的。
要考慮環境,必然還要考慮我們居住的區域。比如一個中小城市的近郊,這個地方將來是什么樣?繼續是農業嗎?還是也變成高樓大廈?現狀是兩個都不靠譜。有沒有可能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找出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
怎樣造就好環境
中持“中小城市環境夢”愿景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原因,宏觀層面便是如今我國大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兩山經濟的提出、生態環境部的成立等等大事與大勢;重大事情的發端背后都有時代因素在參與。
微觀層面便是中持自身的發展軌跡,這個公司和它的團隊,多年根植于中小城市環境服務的事實,那些最生動、最真切的經驗和教訓,促使它將中小城市環境夢作為自己的愿景。
他們義無反顧。
出發點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把能力建設在客戶端”,提升客戶體驗。這聽起來有點互聯網精神的意味。這主要體現在結構上,上文提到的區域公司模式是表現之一,中持內部也是,不建金字塔,和客戶之間保持非常高緊密度的關系。中持股份副總經理張翼飛說,不斷幫助客戶,對跟我們的核心能力有關的客戶各種需求出主意,想辦法。
張翼飛以一個案例介紹了中持在中小城市環境夢愿景描繪與實現方面所做的新探索。
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環境生態改善方面,許多的中小城市是被動的,被趕著走、逼著走,計劃性比較弱,需求非常發散。
在河南某縣,和很多地方一樣,存在精準治污問題,河道整治過程是漫長的,但是環境問題的解決是緊迫的。所以,中持先幫它建應急站,把生活污水的管道溢流控制起來,快速設置1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能力,效果非常好。同時運營,幫助臨時管理。
緊接著,中持團隊通過環境調查,通過環境“體檢”,深入地了解當地環境問題。根據政策趨勢預判未來,告知可能會發生的事,幫助地方政府做環境、生態、健康分析。
某縣應急任務解決之后,中持調查了當地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去上游發現,幾個新的大工廠正在建設,未來污水量一定會提高。
中持預先幫助地方政府提出了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方案,并分析:現在排放標準是一級A,但是沒多長時間,河南的排放標準一定會提高,于是就設計了一個低運營成本能達到一級A,提高運營成本可以達到五類水,類四類水這樣的不同運營標準,擴建同時加了深度處理,投資效率很高,竣工之后,可以按一級A或者更高的標準去排,最終實現了環境質量提高。
根據建設好環境的需求,中持幫助客戶規劃設計了污水處理概念廠,裝備、格局,對生態環境的改觀,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僅是帶來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在資金投入方面,中持聯合了河南水投共同投資。除了資金,河南水投還能夠為當地水資源分配問題提供政策支持。
某縣的環境創造項目,涉及到污水處理、水系整治,還為客戶解決了自來水有關的水源問題,水質、水量都有考慮。
整個服務過程中,頂層設計、規劃等,中持協助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水利工程等并非中持負責,但幫助客戶在美好家園理念,環境夢的設想方面走得更遠。
造就好環境,中持另外的底氣來自于技術創新。
中持股份上市不久,還處于轉型和快速改進之中,張翼飛自我批評道,在技術創新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但事實上,中持已經是非常重視技術創新的環境公司了。他們和專業公司合作,進行自身技術評估,技術整理和技術體系搭建。他們研發了黑臭水體治理的專門設備,幫助政府在應急事件中快速控制污染;通過干式厭氧技術,提高厭氧效率,產生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營養土等,目前這個技術成果也正在某縣建設應用中。
中持根據當地需要,在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了有機質中心。該縣有很多湖泊,局部富營養化嚴重,這里的水草,加上濕地收割后的秸稈、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經過有機質中心處理做成營養土,回歸土壤,真正實現了城鄉物質循環。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