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續打造創新產品,在穩固產品業界領先地位的同時,引領行業技術變革?這是大多數公司都會思考的問題。
在賽萊默,我們的設計工程師從1947年首批飛力潛水排水泵投產時,便開始了思考者之路。時至今日,飛力潛水排水泵迎來古稀之年而依舊煥發活力青春,這離不開堅持創新,離不開工程師對市場及客戶需求的認知和解讀,更離不開技術開發人員的技術專長。
本期產品故事就讓我們回顧一下賽萊默飛力潛水泵技術在71年間走過的成長路,展望未來我們還能期待什么。
第一臺潛水排水泵
1946年,一位名叫Sixten Englesson任職于飛力泵的設計工程師,基于對建筑行業客戶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技術認知,開始鉆研潛水泵排水技術以及開發原型。
一年后,Englesson成功設計出第一臺潛水排水泵原型,取名“Parrot Cage”。當時,這項創新改變了整個行業,使數百萬人的工作生活變得更輕松,并且幫助企業更智能、更高效地開展工作。
圖為1947年拍攝的黑白照片,Sixten Englesson身穿深色西裝,一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搭在飛力潛水排水泵上。看著這張照片,你肯定猜不到這臺泵的用途。它及它的后輩們為加拿大運河排水,在非洲淘金,成功幫助從瑞典海底打撈出擁有330年歷史的軍艦——瓦薩號。
打撈瓦薩號沉船
Parrot Cage有何與眾不同?
在Englesson發明這款泵之前,從礦井中抽水或為工地排水時,必須將泵放在地面。這需要用到很多軟管和平臺,還得不斷移動。泵經常會被燒壞或被水淹沒。很多泵與電機分開放置,占用了很多空間。
Englesson設計的潛水排水泵采用雙機械密封來保護電機。他還對泵進行改造,通過輸送介質來冷卻電機。改良后的飛力B泵于1948年面市,很快接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
人人都希望污水泵送變得更簡單
飛力B泵的成功激勵Englesson轉而研究污水潛水泵。如果說排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那么輸送污水更具挑戰性,因為介質是不可預測的。然而,Englesson萌生的創意卻改變了整個行業。
1956年,飛力推出了第一臺潛水污水泵,其關鍵創新點為自鎖連接。為了容納污水,該泵還擴大了口徑。此外,電機被整合進泵中,縮小了泵站的占地面積,這些特點節省了時間、空間和總投資成本。
不斷成長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賽萊默基因中的一部分。70多年來,飛力在改進泵送和攪拌技術之路上,步履不止。
上世紀90年代,工程師們發現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泵葉輪堵塞。通過走訪客戶提出解決方案到反復試驗,1997年,飛力推出第一臺N泵。該泵采用革命性的無堵塞水力設計,可有效防止堵塞,并極大地減少計劃外的維護成本。20年后,工程師們又研制出AdaptiveN葉輪,進一步改進了這項設計。該葉輪自動向上跳動,使較大的物體和垃圾得以通過。通過這些創新,污水泵送得以實現無堵塞、高效率,客戶也能高枕無憂了。
打造完美泵站
解決了潛水污水泵送難題后,賽萊默飛力工程師又馬不停蹄研究起站內泵坑的形狀對污水流量的影響。他們發現,正確設計泵站底部的形狀能減少不必要的沉積,大大提高效率,且無需清潔。
1997年,飛力TOP泵站問世,這一預先裝配好的一體化泵站解決方案體現出了卓越的性能。TOP泵站的自清潔設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泵下的殘留物。TOP泵站易于安裝,緊湊設計也無需占用太多空間。
潛水泵的未來翹首以盼
一路走來,賽萊默飛力品牌始終專注于開發先進技術來幫助社區更智能、可持續、更高效地開展工作,營造更安全的環境。隨著全球城市化加速、能源成本上漲和基礎設施日益老化,水務行業正面臨迫切的挑戰。
賽萊默整合智能儀表與先進數據分析技術創建了智慧水務平臺,將智能產品和分析與污水系統相結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的生命周期成本。同時,我們也在研究創新的污水業務模式,將所有泵和重要設備與云端連接,通過遠程監控,確保泵送系統保持最佳性能,幫助客戶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投資成本。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