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環保廳、水利廳、住建廳、農業廳、海洋漁業廳
2.老舊水廠改造提升。加快推進27座老舊水廠工藝提升改造,新建水廠采用先進穩定、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的工藝。完善和優化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工藝,有條件的地區應使用膜處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等技術,提高水廠抗沖擊負荷能力和應對突發性水源污染能力,進一步提高供水水質,確保飲水安全。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水利廳
3.供水管網改造。加強供水管網產銷差率和管網漏損率控制。全省新建改造城鄉供水管網1000公里,包括城市市政道路及小區、工業區、開發區、鄉鎮新建改造供水管道、一戶一表改造的管道、市政供水管網改造的臨時過渡管。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
4.農村飲用水安全。繼續推進規模化水廠建設,通過管網延伸、水廠聯網和提高標準等形式進行規范化改造,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標準,積極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工程運行管理,進一步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管護水平,完善消毒、凈化等水處理設施,加強水質檢測和監測,提高供水水質合格率。進一步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解決飲水安全“易反復不穩定”人口33萬人。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水利廳、住建廳
(四)防洪防澇工程
1.防洪設施建設。完善防洪排澇規劃,加強與排水防澇標準銜接,加快“五江一溪”等主要支流防洪治理及重點中小河流治理,推進福州等市縣建設一批高水高排等大型防洪工程,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水利廳、住建廳
2.防澇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市易澇點隱患排查整治,加快內澇防治監控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加強應急搶險隊伍建設和設施設備配置工作。全省新建改造城鄉雨水管網(渠)1500公里以上,包括城市市政及小區、鄉鎮、農村、工業區、開發區的新建改造雨水管網(渠)、城市與鄉村綠道配建的排水管溝(渠)。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水利廳
3.海綿城市建設。廈門、福州完成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任務,各市、縣積極開展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水利廳
(五)城鄉潔凈工程
1.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開工建設南平、閩侯、福安等3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上杭二期、南靖二期生活垃圾填埋場。各設區市及平潭建成餐廚垃圾處理廠;廈門(寨后)、泉州(室仔前)、泉港、寧德(單石碑)、南平、平潭、閩清、松溪、武平、邵武、南靖、漳浦、永春等13個市、縣完成滲濾液提標改造工作;石獅、晉江等2個市建成飛灰填埋場。推進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建設,鼓勵企業針對建筑垃圾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環保廳、經信委
2.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剩余4219個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保潔常態化機制,實現全省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覆蓋。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類,推動長泰、明溪國家示范縣試點工作,加快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環保廳、農業廳
3.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所有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出臺生活垃圾分類辦法或實施方案;廈門市城市建成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福州、泉州、漳州、莆田、三明、龍巖等6個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設區市至少選擇1個區全區域全覆蓋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推進垃圾收運處置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融合,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發改委、環保廳、商務廳
4.城鄉公廁建設。以補建、提檔、升級為重點,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城市公廁,安排新建改造700座城市公廁,新建改造400座鄉鎮公廁,1000座農村公廁。各地要按照到2020年前每個村莊有1~2座水沖式公廁的要求,確定2018—2020年分年度任務,加快推進農村公廁建設。列入2018年美麗鄉村建設的村莊當年要完成新建改造1座農村公廁的任務。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衛計委
5.建筑垃圾消納和危險廢物處理。以增強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為重點,進一步構建“種類齊全、能力相當、結構平衡”的危險廢物處置體系。繼續建設一批危險廢物綜合處置、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園區配套、飛灰填埋以及醫療廢物處置或綜合利用項目,重點推進福州、泉州、龍巖、寧德等地加強建設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設施。推進福州、泉州建筑垃圾管理試點工作。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環保廳
(六)管網建設工程
1.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完成廈門、平潭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推動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結合地鐵建設、河道治理、道路整治、舊城更新等,逐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全省力爭建成30公里。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
2.燃氣管網建設。推動未實質開展管道燃氣項目建設的8個縣(市)全面啟動項目建設,新建住宅區和高層建筑同步建設管道燃氣設施,全省新建改造燃氣管網1000公里以上。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