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改善人居環境。堅持見縫插綠,保證綠化不留死角,規劃公共綠地應綠盡綠。加大城區街道綠化景觀帶建設,突出抓好廣場綠化、庭院綠化、小區綠化、機關企業及校園綠化,努力向園林城市邁進。啟動“廁所革命”三年計劃,開展農村改水、改灶、改暖、改炕、改圈行動。創建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和“萬村整潔”村,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到2020年,全市村莊綠化率達到50%以上,環境整潔村莊達到60%以上,美麗示范村莊達到10%以上。(牽頭單位:市建設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環保局、市衛計委,各縣區政府)
39.提升信息網絡基礎設施覆蓋水平。抓好“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加快全光纖網絡城市和4G網絡建設,實施寬帶普遍服務試點和“寬帶鄉村”工程,統籌提高城鄉寬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到2020年,全市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量突破36萬戶,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100Mbps和50Mbps以上,城鄉(貧困地區)4G網絡全覆蓋,4G用戶達到120萬戶,互聯網實際出口帶寬超過1000Gbps。持續推進大數據挖掘、分析、應用和服務,實施交通、教育、食品藥品、醫療保險、安全生產等信息化試點項目,推廣應用三維數字社會服務管理系統。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強化重要領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信息互通互享,降低服務消費成本。(牽頭單位:市工信委、市建設局;責任單位:電信武威分公司,各縣區政府)
九、共享發展,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牢固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造福人民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尺,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不斷增強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40.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全面改薄”項目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縮小城鄉辦學差距。普惠發展學前教育,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支持民辦教育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5%以上,2018年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學目標。(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區政府)
41.增強醫療保障能力。大力實施全民健康計劃,加快建立全民終身健康檔案。統籌推進公共醫療衛生體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升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村衛生室建設全部達標,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統籌推進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實行醫療、醫藥、醫保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醫保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的“六統一”管理。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報。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張。(牽頭單位:市衛計委;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各縣區政府)
42.提高文化軟實力。堅持保護文物祖業、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并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綜合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建成市博物館、影劇院、圖書檔案館。推進縣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和提升改造。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達標,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深入實施直播衛星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加快城鄉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涼州城區游泳館、訓練館、體育健身廣場,實現縣區綜合體育場館(中心)、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行政村體育活動場全覆蓋。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為平臺,做大做強文化旅游、廣播影視、出版發行、印刷包裝、演藝娛樂、民間民俗工藝品加工等傳統文化產業,積極培育創意設計、數字內容、節慶會展、動漫游戲、文博業等新興產業,鼓勵引導文化與旅游、生態工業、現代農業、科技、體育、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優化升級,不斷擴大文化消費。實施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促進文化遺產資源向特色文化產品轉化,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牽頭單位:市文廣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各縣區政府)
4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力爭在養老、公交等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始終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自來水、公交車等領域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確保水源水質安全、實現公交公營,切實讓群眾享受改革紅利。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相結合,建立健全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鼓勵支持“居家養老”,大力推行社會化養老,構建完善的城鄉養老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加強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優撫等制度之間的銜接配套,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殘疾人基本需求,對有集中供養意愿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集中供養。建立健全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特困群體關愛服務體系。(牽頭單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衛計委、市交通局,各縣區政府)
十、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牽頭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責,積極推動我市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重大工程和工作任務落實。各縣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健全協調工作機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落實工作責任,提升服務和管理能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強階段性任務督促檢查力度,確保重點工作有序推進、按期完成,有力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落實政策保障。要貫徹落實好國家和省上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探索創新金融、財稅、土地等支持性政策。搶抓國家和省上加大“一帶一路”建設、脫貧攻堅、城鎮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方面資金、政策支持力度的機遇,加強項目謀劃,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加大地方財政支持力度,創新投入機制,優化政府財政資金安排方式,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股權投資、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項目建設。
3.強化監督考核。結合貫徹新發展理念考核辦法,各縣區要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加強績效考核,保障目標和任務的順利推進,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