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明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國策,“兩山論”被正式寫進黨章,中國進入到了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
如何讓“兩山論”擲地有聲,是目前社會各界面臨的新時代命題。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指出,要真正做到“兩山論”擲地有聲,少不了環境產業的力量,少不了市場的力量,更需要政策的支持。他認為,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有新的經濟形態,新的經濟形態,需要有新的產業支撐。
在這一思考的指引下,以傅濤博士為核心的研究團隊——E20綠色發展研究中心,花費近兩年時間,調研與實踐探索“兩山論”落地的案例與路徑,創新性的提出了“兩山經濟”概念,認為,與此對應的兩山產業時代的大幕已然拉起。
在此基礎上,傅濤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構建了兩山經濟、兩山產業的理論框架體系,并形成研究成果。4月2日,“2018年水業戰略論壇”現場,傅濤博士首次發布了這一研究結晶——《兩山經濟(1.0)》。
《兩山經濟(1.0)》一書對“兩山經濟”及“兩山產業”做了詳細的論述和介紹。全書分位兩大部分:理論篇與案例篇。理論篇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現并提出了經濟視角下兩山經濟所遵循的四大價值規律:協同需求規律、生態供給規律、時空變現規律、循環奇點規律;書中也提出了環境產業進入4.0時代——兩山產業時代的初步判斷。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形成了案例篇,初步總結“兩山論”落地的“五化”路徑,并收集整理了9個符合兩山經濟價值規律的實踐案例。
“之所以創新性的提出‘兩山經濟’理論,是因為經過了反復的論證和實踐思考。”傅濤強調,環境產業經過了近四十年的發展,經歷了以“點”的治理服務為核心的1.0時代、以“線”的服務為核心的2.0時代以及以“面”的服務為驅動的3.0時代。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環境管理邏輯下,環境產業的供給基本滿足了時代的要求。
十九大后,“兩山論”寫進了黨章,中國進入到了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兩山論”就是要破解在傳統工業經濟系統內無法解決的矛盾,要開創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良性互動共生的生態經濟新模式兩山經濟這一新的經濟形態必然應運而生。
兩山經濟不僅是經濟理論的創新,也將成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作為兩山經濟的核心支柱產業,環境產業亟需升級與轉型。傅濤強調,在兩山經濟新的價值體系之下,實現產業發展,綠水青山是必須完成的使命與任務,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此背景下,伴隨著環境管理思維的變革,環境產業的4.0時代來臨,進入到立體推進、循環驅動、生態融合的兩山產業時代,兩山產業才是實踐兩山經濟的核心力量。
論壇現場,很多環境產業企業家表示,傅濤博士提出的“兩山經濟”、“兩山產業”的概念和框架體系,給環境產業啟發很大,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
傅濤指出,E20綠色發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平臺智慧助力“兩山論”的落地,將持續研究與探索兩山經濟的理論研究,不斷完善價值體系及兩山產業的論述,豐富“兩山論”的實踐案例。期望《兩山經濟1.0》的發布,能夠成為兩山經濟理論研究的一個雛形,為學術界、產業界帶來啟發和討論,為兩山經濟、兩山產業開啟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大幕。
傅濤博士在2018水業戰略論壇上的發言全文將在E20水網固廢網微信公眾號、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發布,敬請期待。
目 錄
理論篇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兩山經濟的價值規律
1. 兩山經濟的價值規律一:需求規律
2. 兩山經濟的價值規律二:供給規律
3. 兩山經濟的價值規律三:時空變現規律
4. 兩山經濟的價值規律四:循環奇點規律
第三章 兩山產業時代開啟
1. 環境產業1.0:環保產業
2. 環境產業2.0:環境產業
3. 環境產業3.0:綠色產業
4. 環境產業4.0:兩山產業
實踐篇
第四章 基于價值規律的兩山案例解析
1. 洱海清,大理興
2. 藏在公園下的凈水器
3. 湖州蓄電池的綠色產業生態化之路
4. 打造綠色鋼鐵的邯鄲模式
5. 黃山貢菊——環農生態模式
6. 時間積累、空間轉換—億利資源集團的庫布其治沙之旅
7. 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循環鏈接—嘉博文土地健康黑科技
8. 有本之源新有機-送給土地的營養餐
第五章 兩山經濟的落地路徑
1. 產業綠色化與綠色產業化
2. 生態經濟化與經濟綠色化
3. 綠色產業生態化
第六章 兩山經濟的湖州系統實踐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