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充分發揮深交所資源配置功能,鼓勵綠色企業上市融資或再融資,支持綠色環保相關的并購重組,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節能、環保綠色企業做優做強。優化對綠色企業、綠色產品的服務,鼓勵綠色企業發行可交換債、可轉換債等股債結合的創新融資工具,加大綠色股票指數、綠色債券指數、綠色上市基金等綠色產品的開發。強化綠色信息披露監管,有針對性地出臺綠色行業披露指引。積極踐行并支持對企業進行ESG評價,進一步推動企業樹立責任投資、綠色發展意識。
充分依托深交所資源優勢,多渠道履行脫貧攻堅社會責任。深入貫徹落實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不斷加強政策引導,持續加大貧困地區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繼續引導上市公司踐行扶貧社會責任。因地制宜繼續深入探索多渠道、多樣化的精準脫貧新路徑,做好定點幫扶縣民生領域重點扶貧工作,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抓好產業扶貧重點項目。加強對深度貧困地區企業、地方干部培訓,繼續動員證券機構、上市公司等的力量進行對口幫扶,組織貧困縣實地調研,深入開展產業對接。深入推廣“深銀通”“深農惠”兩個信貸拳頭產品,優化項目申報及評選機制,撬動更多信貸資金支持深度貧困地區企業及農戶。
(二)顯著提高深交所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吸引力
實現對外合作新突破。在發達市場,著重產品互掛,對接創新資本服務,推進交易互聯互通,落實創新企業社區項目。在發展中市場,因地制宜,推動產品服務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尤其是南線市場,實施多樣化合作,實現交易所技術和能力輸出,通過戰略合作帶動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指數產品國際開發和推廣,建設自主海外指數體系。推動跨境基金掛牌,推廣海外追蹤深市基金。
深化深港市場合作。做好人民幣跨境資本流動、互聯互通新機制、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合作等探索創新。在“深港通”和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機制的基礎上,有序擴大深港互聯互通標的和額度,形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市場規則兼容互認,跨境服務便捷高效,監管信息充分共享”的緊密合作關系。完善深港交易所上市公司聯合監管機制,促進兩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協同。
建設跨境資本服務平臺。圍繞企業跨境投融資需求,結合深市特點,以“一帶一路”跨境資本服務機制為抓手,加強與境內外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合作,完善并延伸特色服務鏈條,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資本市場服務。探索沿線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境內發行固定收益產品。利用前海政策優勢,推進跨境投融資工具開發。開展境外投資者關系管理,優化運作機制,拓展地域覆蓋。
提升國際話語權。深化與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創新資本市場的聯系,增強在世界交易所聯合會、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等國際組織中的參與度,努力提升國際話語權,確立深交所的國際地位。緊跟業界動態,加強行業交流,擇機主動發力,提升深交所國際影響力。
(三)全面提升監管、服務、技術和管理四大能力
1.著力強化一線監管能力
強化一線監管職能。實現交易一線監管的三個轉變,從主要直接監管投資者交易行為轉變為監管投資者和監管會員并重,從主要發現、上報違法違規線索轉變為違法違規線索發現與異常交易行為監控并重,從主要監控單個證券轉變為單個證券監控與市場整體風險監控并重,有效維護市場穩定有序運行。全面加強上市公司一線監管,以上市協議為基礎,推進原則監管,主動介入,發揮交易所靈活性;持續改進信息披露直通車,推進分類、分行業監管,探索差異化監管制度安排,構筑針對高風險的密集監管網絡;強化合理懷疑機制,提高線索發現能力,遏制市場亂象,凈化市場環境。全面加強債券監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債券監管體系,做好重點行業和企業的風險摸底排查,強化債券違約風險的源頭把控、持續監測和管理處置。全面完善基金監管,落實分級基金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定,強化分級基金終止上市監管,完善基金上市審核程序。配齊配強專門現場檢查隊伍,積極主動開展現場檢查,增強一線監管的有效性和威懾力,切實防控市場風險。
夯實一線監管制度基礎。持續優化以證券上市、交易、會員等為核心的一線監管業務規則,堅持簡明高效、公開透明、動態清理的原則,推進科學立規、民主立規和依法立規,基本形成內容鮮明、層次清晰、體系完善的業務規則體系。不斷完善紀律處分工作機制,加強內部救濟制度建設,提高依法監管水平。強化一線監管法律風險防范工作,打造一支業務精、專業強的法律人才隊伍。
提升一線監管透明度。全面推進交易所信息公開,切實維護市場和投資者知情權、參與權及監督權。構建陽光監管機制,確保公開透明貫穿于日常監管服務的始終。推進監管裁量權基準制度公開,提高異常交易、會員違規、固收產品審核和違規處理標準等監管規則的透明度,穩定并明確市場預期。推進監管政策公開,編發上市公司監管、債券監管等系列監管、業務辦理問答,加強政策解讀回應,及時回應市場關切。推進決策過程和結果公開,加強監管措施及監管結果的輿論宣傳,提高一線監管公信力。
全面建成“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持續完善會員管理相關規則,豐富會員監管手段,適時公開監管標準,強化監管協同,建立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機制。加大會員監督檢查力度,推動會員切實承擔起管理客戶交易行為的各項責任,建立完善有效的客戶交易行為監控系統,按照“事前認識客戶、事中監控交易、事后報告異常”的要求,成為識別、發現、勸阻、制止異常交易行為的重要關口。
實現主要監管活動的科技化、智能化。充分依托大數據與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新一代信息平臺建設,開展“企業畫像”“投資者畫像”“證券畫像”等應用工程。推進新一代監察系統建設,完善市場監控指標體系。強化交易監控與信息披露、輿情監測等的監管聯動,提升線索發現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深化與證監會中央監控系統合作,進一步擴大數據共享范圍,提高數據質量。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