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25個活性污泥法運行中的常見問題及故障解答

時間:2017-12-26 15:19

來源:水世界訂閱號

評論(

(十九) 因為故障原因,原來運行正常的AAO工藝實驗裝置(容積4m3,進水COD260 出水25 MLSS2000 HRT12h,比值1:3:6 DO 2 水溫30 NP是正常的生活污水水平),漏水漏掉了30%左右,請問保持平常的運行條件下,多久能恢復到原來的運行水平?

答:可能要1~2周!

(二十) 如果沒有污泥回流,排放的污泥全部進行脫水,如何確定污泥齡。再有,你對運行中的高負荷和低負荷運行是如何看待的。

答:

1.不回流,還可以按本站前面交流中提到的算式進行計算的。

2.高負荷運行,出水指標自然會升高,抗沖擊能力相對下降。

3.底負荷運行反之,但污泥老化也可導致出水指標上升。

4.合理控制自然最好,如果長期負荷太高、太低多不利于出水指標的穩定,微生物也會產生不利的,如浮渣產生、泡沫產生、絲狀菌膨脹、污泥解體等等。

(二十一) 低溫條件下如何進行生物培養啟動,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污水屬于市政污水,大部分是工業廢水,COD在500mg/L左右,當地氣溫在零下8度左右,水溫在10度左右,要求出水在60mg/L以下,請您指導一下啟動的方式及注意事項,謝謝!

答:

1.選擇處理水水質接近的水廠污泥接種是有必要的。

2.水溫在10度培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的。

3.要求出水在60mg/L以下,比較苛刻,我不知道你的工藝如何,如果滿負荷運行的話,終沉池不是特意放大容積,我想長時間保持此出水指標是有困難的。

4.培菌的方法。一些教材和工具書上都有的,我不多講了。

5.應該注意,啟動時連續曝氣是必要的,但長期過量曝氣是不利于微生物迅速繁殖的。特別是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較低的情況。

6.根據水質,補充營養劑也不可少。

7.進水量的控制需逐漸提高。

(二十二) IC反應器在運行時并沒有顆粒的排放設施!我們知道污水中含有一些懸浮物質或者比較難降解的物質!如果顆粒污泥多了是不是要從出水中流走呢? 那么它是否有后續的工藝呢?

答:

1.IC反應器,包括其他類型的反應器。在選擇和使用上,都有適用性和使用要求的。

2.對COD濃度低,含無機雜質多的廢水,我想是不太適用此類反應器的。

3.厭氧段的微生物,本身自氧化能力極強。分解有機物不是不需要氧,只是不是空氣中的游離態氧。而是利用了有機物分子中的化學結合氧罷了。由此,厭氧微生物對難降解有機物也會產生較好的去除率的。

4.污泥不外排,其必然有部分污泥老化,通過內源呼吸和其他生物的利用后,產泥量就不明顯了。

5.在出水流出的污泥,自然也是似排泥的一種形式,我覺得是有必要的。只是大量產生污泥的流出。應給與系統產生了故障有關。

6.后續工藝的話,如針對流出的污泥,自然是加強反應器本身的運行為主了。我想沒有必要設沉淀池或過濾池的吧!

(二十三) 一城市污水處理廠,3萬噸/日,氧化溝工藝,前置缺氧區,有脫氮除磷功能。進水TN:30-35mg/l,出水要求控制12mg/l以下。氮的去除率要求很高,傳統硝化反硝化控制很難滿足,不知有何良策? 還需要我提供哪些數據?請指教。

答:

1.進水TN:30-35mg/l,出水要求控制12mg/l以下,我想這個去除率并不高,只是,濃度越低,去除率越難提高而已。

2.反消化段厭氧控制如何?回流不要太大,否則很難做到厭氧狀態,自然反消化效率就低了。

3.當然,你的回流比高,前置缺氧段容積小,這兩個因素,都降低了反消化菌在厭氧區的停留時間。也會反消化不徹底。

4.底物是否偏低也可考察的。

問:我廠缺氧區設計水力停留時間1h,但實際加上回流污泥量,停留時間不足1小時。回流比100%左右。缺氧區溶解氧在0.7以下。進水COD目前200~300mg/l,COD/TN:6.5~8.5,mlss: 4.5g/l左右。若降低回流,會否降低脫氮效率?我想降低好氧區DO,實現好氧區同步硝化反硝化和脫氮類型轉變為亞硝酸型脫氮,提高脫氮效果,不知你有何建議?

答:我想碳源沒有問題,請降低回流污泥量(40%~50%),由此盡量降低厭氧區的溶解氧,溶解氧0.07ppm還是大了。同步消化反消化的效率是低的,你要學習嘗試一下當然也沒關系。

(二十四) 我廠目前遇到困難.進水含有大量印染廢水,對我廠目前培菌有影響嗎??進水外觀為較透明的淡紅色水。cod=290,bod=20,ph=5.6。我們采取的是氧化溝工藝。目前菌種還沒有培起來。還處在摸索階段。進水的ph值太不穩定!!有時3,有時9。而且進水的bod/cod嚴重偏低!!!我們的菌種還沒有培起來.原水比較復雜,泥沙多,營養成分較低,PH變化大。活性污泥濃度上不來,我們采取的間歇式配菌已經近兩個月,收效甚少。

答:

1.這個事情確實比較難幫你的。

2.我想目前的任務是培菌,至于出水是否超標已不太重要了。

3.提高原水碳氫含量是必須的。印染廢水本身不易降解,作為氧化溝工藝,雖較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運行負荷為低,但是,在低bod/cod值,且存在難降解的印染廢水。培菌確實困難。

4.減少曝氣量,以滿足最低溶解氧要求即可。否則,低負荷狀態下,活性污泥將,自身氧化或隨出水流出。

5.增加各池進出水切換頻率。不至于是微生物在營養缺少的情況下沉淀時間過長,過長的停留時間也將使微生物自身氧化。而不易培菌。

6.其它一些如ph調整,檢測方法,提高泥沙去除等還請自己斟酌處理。

問:目前經過耐心調試兩個氧化溝的污泥已經漸漸起來了(共有四個氧化溝)。SVI(30)只有左右。二沉池的出水還存在漂泥現象(本來污泥就不多)。我們的操作為:有符合要求的原水(PH值色度等)進,兩個氧化溝各開兩臺嚗氣(DO為8~9),嚗氣機為表面,功率為30KW。四個二沉池回流到這兩個氧化溝,兩臺回流。進水COD=350,BOD=80,SS=60,進水水質不是很穩定!!!請高手多多指教培菌后半段的工作!!!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