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全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的目標,這也是湖北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短板”的重要舉措。湖北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昌海做客省政府網“在線訪談”,與網友聊一聊湖北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的有關話題。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關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我是主持人韓安然。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全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的目標,這也是我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短板”的重要舉措。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是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昌海,來和我們聊一聊湖北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的有關話題。李昌海,歡迎您。
李昌海: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直面現狀 有喜有憂
主持人:請問李廳長,我省目前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的水平如何呢?
李昌海:近年來,我省以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在丹江口庫區、三峽庫區及仙洪試驗區、四湖流域等地集中建設了一批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據統計,目前,全省883個鄉鎮(不含城關鎮與街辦等)中,已建成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53座,處理能力約為55.8萬噸/日,配套管網1558公里;在建83座,設計處理能力24.6萬噸/日,配套管網1607公里。全省未建污水處理廠的建制鄉鎮還有647個。
主持人:這些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李昌海:這些項目建設,為我省鄉鎮污水治理工作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為緩解水環境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所發揮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來看,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較大的差距,153個已建成項目中,能夠達標穩定運行的73座,約占47.7%;能夠運行但出水水質不能達標的48座,約占31.4%;運行不正常、時斷時續的32座,約占20.9%。
主持人:從您剛才介紹情況看,已建鄉鎮污水處理廠并沒有很好發揮效益,是什么原因呢?
李昌海:根據我們的調研分析,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不夠科學。項目策劃之初對未來5-10年鄉鎮人口增長速度預計過高,加上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較多,實際小城鎮常住人口較少,造成設計規模偏大,負荷率偏低,污水處理廠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是管網建設質量不高。過去一段時間,我省在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建設中普遍存在重廠輕網,先廠后網,廠網分離等問題,甚至還出現有廠無網的現象,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后,主、次管網覆蓋率不足,接戶的毛細管網基本未考慮。大多采用雨污合流體制,管網滲漏水現象比較嚴重,導致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濃度偏低。污水管網收集污水效能低下,導致污水處理廠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
三是污水處理工藝泛濫。目前市場上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可以說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各類工藝難以甄別,有僅僅是改頭換面、掐頭去尾,并沒有什么新的技術含量,而且價格很高,既增加了污水處理的成本,又增加了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的管理難度。如有一個市9個鄉鎮4種工藝,有個地區5個鄉鎮5種工藝等。
四是運行保障不落實。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維護是比較專業的工作,而鄉鎮污水處理廠規模小,單位處理成本偏高,加之鄉鎮技術人才缺乏,更沒有足夠財政經費的支持,而且鄉鎮污水處理費征收困難,導致運營維護資金短缺,日常維護制度難以落實。
明確目標 強化措施
主持人:剛才我們談到了鄉鎮污水治理工作的現狀,可以說我省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任重道遠。面對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的現實情況,省政府提出了怎樣的目標任務呢?
李昌海:2月18日,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7]6號,以下簡稱《意見》)。2月23日,省政府召開了全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電視電話動員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突出重點,明確要求。省政府《意見》中,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和要求,重點是解決好鄉鎮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問題,以縣為單位統一打包進行建設。2019年,實現全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形成設施完善、管網配套、在線監測、運行穩定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體系。
主持人:2019年實現這個目標,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是我的直觀感受,這么艱巨的任務,一定有嚴格的工作標準吧?
李昌海:當然有。主要是三個方面的標準:一是排放標準。要求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標準要全部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A標準,生態敏感地區應執行更高標準。這個標準應該說還是比較超前的,主要考慮我省是“千湖之省”,是全國水資源配置中心,長江干流流經湖北最長,既是三峽工程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調水源地,特殊的省情賦予了特殊的使命和擔當,要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承擔更大責任。二是管網建設標準。要求新建污水管網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已建合流制管網的應同步完成改造,避免因管網滲漏進水水質不達標造成運行不正常的問題。三是考核標準。從不同層面加強控制約束,確保設施完善、運行穩定,共設置七大指標體系,包括鄉鎮生活污水管網普及率大于90%,生活污水收集率大于80%、處理率大于75%,污水廠負荷率60%-80%、出廠水質綜合達標率大于80%,穩定運行率大于90%,污泥規范化處理處置率大于80%。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納入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同步建設。
主持人:要實現這個目標,咱們湖北都出臺了哪些支持政策呢?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