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10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7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成功舉辦。峰會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鍛造產業利劍 護衛美麗中國”為主題,來自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工信部、廣東省政府、投資圈、IT圈等1200名與會代表齊聚肇慶,共襄盛舉。眾多跨界嘉賓在一場場高峰對話中勾勒著產業未來的畫像。
此次峰會上,博天環境多位高管受邀發言,分享了博天環境在環保不同細分領域的創新性探索:工業領域向生產前端延伸,服務企業綠色生產;市政領域嫁接環境藝術和濱水產業,助力城市綠色發展;環境數據領域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管理者決策效益。立足工業、市政方面的專業技術優勢,積極作為,新時代博天的創新畫像逐漸清晰。
環保新時代:
穿透直接客戶需求,滿足用戶終極追求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在開幕致辭和高峰對話中闡述了他對產業變革的思考。趙笠鈞表示,十九大提出,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這種發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正是行業未來努力的方向。環保企業家要以匠心和創新,激揚產業變革,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
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
趙笠鈞指出,過去的環保產業主要是污染施治,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講都是成本。在未來的產業變革中,環保產業不僅要滿足消除環境問題的需要,還要努力穿透直接客戶的需要,通過產業植入來滿足用戶的終極追求,更好地服務社會,更多地創造價值,更快地帶動發展。
環保如何塑造客戶競爭力,
最大程度創造價值?
在“新工業文明:綠色生產+第三方治理”為主題的高峰對話中,博天環境集團總裁吳堅表示,環保其實是一件能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事情。當前的環保集中在末端治理,而作為新工業文明的關鍵標志,綠色生產意味著環保對生產環節的全覆蓋。
博天環境集團總裁吳堅
吳堅進一步指出,從生產末端到生產前端延伸,即可發現很多極具潛力的環保新領域——例如原料的綠色化、生產工藝的提升和改造等,而實現綠色生產的關鍵在于核心技術的突破: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讓綠色生產成為企業的核心價值之一。
目前,博天環境已經涵蓋監測檢測、咨詢服務、核心設備制造、系統集成、設計施工、投資運營、生態修復、智慧環境等業務領域,能夠通過自身的專業技術和高品質服務,幫助企業實現綠色生產和最大化經營效率。
環保如何插上智慧翅膀,
最大效率提升決策?
在“產業新風口:人工智能+智慧環保”為主題的高峰對話中,博天環境集團高級副總裁、博慧科技董事長繆冬塬表示,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等的加入,使環境建設能力大幅提升,智慧和科技將給環保產業帶來無限想象。在這一領域,博天環境立足政府、企業對環境信息化進程的需求,早在2012年就前瞻性地設立博慧科技,逐步搭建了以環境監測、檢測為基礎的智慧環境平臺,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服務于環境精細化管理的數據平臺。
博天環境集團高級副總裁繆冬塬
繆冬塬認為,傳統的監測、檢測是在數據獲取之后再進行分析的“數字環保”,博慧科技追求以提升環境管理效應為目標,從數字環保提升到數據應用的“智慧環境”。這將為國家高度重視的環境治理精細化提供依據,推進環境治理效率最大化。未來,環境信息化業務將成為新的服務模式,博慧科技希望與信息技術行業聯合起來,將信息載體應用于數據環境中,更大限度地發揮智慧環境的優勢。
環保如何延伸產業鏈條,
最大范圍服務美好?
在“起飛轉平飛,環保運營商如何抓住PPP規范季的機會”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中,博天環境集團副總裁趙鋒銳認為,目前中國已進入PPP2.0時代,呈現出重視項目運營、強調效果付費、更好解決用戶需求的特點。立足于服務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博天進行了創新探索: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使水質凈化設施兼具景觀功能,以環境藝術復興濱水文化,進而帶動產業發展、形成價值鏈延伸,更好的服務社會、創造價值,減弱社會資本投資風險,降低政府支付壓力。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