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政策|《肇慶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17-11-13 17:04

來源:肇慶市政府

評論(

近日,廣東省肇慶市印發了《肇慶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水陸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基本建成,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信息統一規范發布,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聯動機制和生態環境監測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全文如下:

《肇慶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肇慶高新區管委會,肇慶新區管委會,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

《肇慶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環境保護局反映。

肇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10月9日

肇慶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56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7〕19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全市環境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結合實際,特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以改善我市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圍繞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持“全面設點、全市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的總體要求,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明晰事權,落實責任。依法明確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監測事權,建立完善條塊結合、部門協同的分工合作機制,強化監測質量監管,落實政府、企業、社會的責任和權利。

2.健全制度,統籌規劃。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制度、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系,強化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加強統籌管理,優化網絡布局,逐步形成定位清晰、要素齊全、點位合理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3.科學監測,創新驅動。依靠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加強監測科研和綜合分析,推動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在線監測等高新技術、先進裝備與系統的應用,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立體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4.信息共享,測管協同。推進全市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聯網和共享,開展監測大數據分析,提升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化水平。建立環境監測、監察和監管的快速響應聯動機制,提高監測和監管執法的效率。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建成水陸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基本建成,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信息統一規范發布,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聯動機制和生態環境監測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務

(一)統一規劃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由市環境保護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規劃,優化整合生態環境監測點位,建設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生態等要素,覆蓋全市、布局合理、分工明確、重點突出的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并按照統一標準規范開展監測和評價。

1.大氣環境監測網絡。在現有城區國控站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布點,加強市級和縣級站點建設。根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推進微型空氣自動監測站網格化建設,完善綜合觀測點的顆粒物源解析和立體監測等監測能力建設,逐步建設路邊、碼頭、農村等空氣監測站點及垂直監測、遙感監測等專題站點,將機動車信息庫與大氣環境監測網絡聯動。逐步提升揮發性有機物(VOCs)、重金屬監測能力。

2.水環境監測網絡。結合全面推行“河長制”要求,優化和完善各級河道監測斷面;結合《肇慶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在全市主要流域(西江流域、北江流域、綏江流域、賀江流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重要湖泊(星湖、九坑河水庫)、重污染河涌、地下水污染高風險區等區域布設監測點位。開展跨行政區河流交接斷面以及公眾關注河段的水質與主要污染物通量實時監控。逐步開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物毒性實時監控系統建設。提升全市飲用水水源水質全指標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化學物質監測能力。

3.土壤環境監測網絡。逐步建立以耕地、飲用水水源地和污染地塊等為重點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涵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主要農產品產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行業企業(含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醫藥制造、鉛酸蓄電池制造、廢舊電子拆解、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畜禽養殖場等)及其周邊區域、大型交通干線兩側、歷史污染區域等。結合區域布局和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情況,加快各級環境監測機構土壤監測能力建設,提升市、縣(市、區)、肇慶高新區環境監測機構對土壤特征污染物的監測能力。

4.噪聲環境監測網絡。優化現有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點位,建成較為完善的聲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到2018年,實現市級聲功能區噪聲環境質量的自動監測。

5.輻射環境監測網絡。根據深入推進國控點水體和空氣γ輻射環境監測,在我市新建1個空氣γ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在重要農產品基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及其周邊地區開展土壤、水體放射性污染狀況調查。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