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能承受水量、水質的沖擊負荷。
4、生態塘
工藝簡介
生態塘是以太陽能為初始能源,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作物,進行水產和水禽養殖,形成人工生態系統。在太陽能(日光輻射提供能量)的推動下,通過生態塘中多條食物鏈的物質遷移、轉化和能量的逐級傳遞、轉化。將進入塘中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和轉化,最后不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作物、水產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作為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實現了污水處理資源化。生態塘處理系統是實現村鎮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有效工藝。如村鎮附近有可利用的天然養魚塘、天然廢塘等條件,可考慮采用該處理系統。
工藝特點
①適合不同的處理規模,基建費用低廉。生態塘系統沒有復雜的機械設備,工程十分簡易,整個系統的基建費用只有常規處理方法的1/3—1/2。
②出水水質穩定,回用領域廣。生態塘處理的出水一般可以達到二級排放標準,如果設計了脫氮除磷的功能,出水甚至可以達到三級排放標準。
③材料來源廣,就近可得。生態塘系統不需要任何材料,動植物均為土著種類。
④運行費用低。生態塘系統無需額外動力,運行費用只有常規工藝的10%一50%。
⑤管理十分簡單。維護容易。設計良好的小型污水生態塘系統幾乎不用管理與維護。
5、人工濕地
工藝簡介
濕地處理系統是一種土地處理工藝,它是將污水投放到土壤經常處于飽和狀態且生長有蘆葦,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澤地上,使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動,通過耐水植物和土壤聯合作用,污水得到凈化,濕地處理系統對污水凈化的作用機理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物理沉降作用、植物根系的阻攔作用、某些物質的化學沉淀作用、土壤及植物表面的吸附與吸收作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等。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后的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地面水水質標準,因此它實際上是一種深度處理的方法,特別適合飲用水水源或景觀用水區附近的生活污水或直接對受污染水體的水進行處理,或者為這些水體提供清潔的水源補充。
工藝特點
①能高效地去除有機污染物及氮、磷等營養物;
②出水水質好,氮磷去除處理效率高,運行維護方便,投資及運行費用低;
③投資少,建設運營成本低廉;
④比較適合管理水平不是很高,水處理量及水質變化不是很大的城郊或鄉村;
⑤占地面積較大,對氣候要求高。
6、一體化MBR
工藝簡介
MBR是一種將活性污泥法和一體化浸沒式膜分離系統結合的傳統改良型工藝,利用膜組件進行的固液分離過程取代了傳統的沉降過程,能有效的去除固體懸浮顆粒和有機顆粒,制備無菌水。系統出水可直接用于生產或生活回用。廢水通過本處理系統處理排放出水的各項指標均可以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的指定標準。該技術適用于有回用要求或用地緊張的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20~500噸/天。
工藝特點
缺氧反應區停留時間不小于2h,MBR區停留時間不小于4h,污泥理周期360天,工藝流程見下圖。
一體化MBR設備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出水水質好,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穩定,污泥產量少等優點。
不足之處是投資大,膜組件造價高;其次是高強度曝氣,能耗高;第三是膜污染清洗,需定期更換。
污水處理的最高目標是實現資源消耗減量化、產品價值再利用和廢棄物質再循環,即要實現水資源利用從“供水—用水—排水”的單向式水資源代謝系統向“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回用”的閉環式水資源循環系統轉換。
從以上國內外村鎮污水處理技術的介紹和分析可知,這些技術均有各自優缺點和適用場合,要實現村鎮污水的資源化需根據不同技術的優勢進行優化組合。實際工程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根據鎮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情況、處理要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處理規模的不同采用不同處理模式相結合的方式。
借助市場東風水務企業搶灘村鎮市場
近幾年城鎮污水處理市場的趨于飽和,村鎮污水處理市場空間逐步釋放,在國家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大背景下,村鎮污水有望成為下一個水務市場的“藍海”,也成為了各水務企業的必爭之地。
合續環境:傾力推出標準化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合續環境自2012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于村鎮污水處理,傾力推出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CHtank中國罐、貝斯生物膜節能生活污水處理設備(BESTE)、耐斯污水凈化箱、SBR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等,涵蓋單臺500噸/天以下的污水處理需求。可廣泛應用于農村生產和生活、城鎮居民小區、學校、賓館、風景區、農家樂等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處理與生活污水類似的工業污水處理。同時,這也使得合續環境在村鎮污水處理領域分得了很大一份蛋糕。
CHtank中國罐
耐斯污水凈化箱
桑德:模式和技術雙杠桿撬動農村水務市場
以水處理起家的桑德于2009年率先進軍村鎮污水處理領域,作為村鎮水環境治理的先行者,其通過大量調研和技術性論證,提出并開創了適合中國農村及鄉鎮水環境治理的獨特技術解決方案—“一房一池一設備”SMART設計理念,占據了村鎮污水處理領域半邊天。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