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北京恒通國盛環境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恒通環境)技術團隊應邀赴廣州市水務局,進行管網清淤技術交流。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鄭航桅,組織了本次交流會。恒通環境創始人兼CEO劉許童、恒通環境下水道清淤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甘俊,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恒通環境的機器人清淤技術,和排水管網“四位一體”建設及專業化運維方案,這符合廣州市“五位一體”的治水思路,將對城市水環境質量的提升形成助力。
日前,國家住建部水環境治理專家張悅等一行到廣州考察,為廣州治水把脈、開方。張悅認為,廣州“控源、截污、清淤、調水、管理”五位一體的治水思路正確可行,并建議廣州要對全市污水管網進行全面核查、維修。
10月25日,在廣州市水務局組織的技術交流會上,恒通環境創始人兼CEO劉許童,結合廣州市的治水思路,系統介紹了恒通環境的管網“四位一體”建設及專業化運維方案。“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已成為國內黑臭水體治理的指導思想,那么,管網的核心又在哪里?劉許童認為,在于管網的“四位一體”建設及運維管理。排水系統沒有清淤、管道滲漏私接、雨污合流管道溢流污染等,都是排水管網影響城市水環境質量的因素。如何為市政排水系統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運維管理解決方案,從而切實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近年來,通過在北京、天津、遼寧、山東、河北、湖南、廣東、云南等地的工程實踐,恒通環境在排水管網的檢測、清淤、修復、智慧化管理及運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恒通環境提出的管網“四位一體”建設及專業化運維方案,正與廣州市的治水思路不謀而合、相輔相成。
恒通環境管網“四位一體”建設和專業化運維方案
恒通環境下水道清淤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甘俊,在交流會上詳細介紹了恒通環境清淤機器人的最新研發情況和工作原理。廣州市越秀區近年來強化技術創新、打造“科技治水”新樣板,引入了恒通環境的“機器人環保清淤”,創新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在不損壞路面的情況下,就能高效修復破損管道,快速解決污水溢流問題。本月,廣州市政協領導、廣州市水務局領導等,現場考察了恒通環境的駟馬涌機器人清淤項目,對恒通環境采用“人不下井,泥不落地”的管網清淤養護新工藝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總結方法和經驗,完善和推廣新工藝,創新模式,爭取更好地推進廣州的水環境治理。
10月24日,廣州電視臺《今日報道》采訪恒通環境駟馬涌項目清淤技術員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