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
第 36 號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已于2015年4月2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修訂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6號)同時廢止。
部 長 陳吉寧
2015年9月28日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維護環境影響評價行業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環境保護部申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以下簡稱資質),經審查合格,取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以下簡稱資質證書)后,方可在資質證書規定的資質等級和評價范圍內接受建設單位委托,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以下簡稱環境影響報告書〔表〕)。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以下簡稱環評機構)編制。
第三條 資質等級分為甲級和乙級。評價范圍包括環境影響報告書的11個類別和環境影響報告表的2個類別(具體類別見附件),其中環境影響報告書類別分設甲、乙兩個等級。
資質等級為甲級的環評機構(以下簡稱甲級機構),其評價范圍應當至少包含1個環境影響報告書甲級類別;資質等級為乙級的環評機構(以下簡稱乙級機構),其評價范圍只包含環境影響報告書乙級類別和環境影響報告表類別。
應當由具有相應環境影響報告書甲級類別評價范圍的環評機構主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目錄,由環境保護部另行制定。
第四條 資質證書在全國范圍內通用,有效期為4年,由環境保護部統一印制、頒發。
資質證書包括正本和副本,記載環評機構的名稱、資質等級、評價范圍、證書編號、有效期,以及環評機構的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信息。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環評機構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實施監督檢查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并責令限期整改6至12個月。
環評機構涂改、出租、出借資質證書或者超越資質等級、評價范圍接受委托和主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由環境保護部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并責令限期整改1至3年。
第四十五條 環評機構不負責任或者弄虛作假,致使主持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失實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由環境保護部降低其資質等級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并處所收費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同時責令編制主持人和主要編制人員限期整改1至3年。
第四十六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環評機構資質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于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配套文件的公告
4、關于建設項目分類管理名錄疑惑的回復
來信:
2017年9月1日將執行新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按照新名錄,食品添加劑歸為了食品制造業,舊名錄中屬于化工行業,那么按照新名錄資質類別適用輕工紡織化纖類別嗎?還有地下水導則中化工報告書都是Ⅰ類項目,輕工類別與食品有關的報告書都是Ⅲ類項目,地下水的等級劃分不一致,該如何掌握呢?
回復:
你于我部網站“部長信箱”來信“關于建設項目分類管理名錄的疑惑”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依據建設項目污染物產生量的大小、污染要素復雜程度、生態環境影響程度、環境風險的大小等對建設項目進行分類管理,是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的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適用的評價范圍類別,仍按《關于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配套文件的公告》(環境保護部公告2015年第67號)執行。地下水的等級劃分,以地下水導則規定為準。
感謝你對環保事業的關心與支持。
安徽省環保廳的回復讓“十一取消環評資質”謠言不攻自滅
近期,我廳接到大量咨詢,詢問是否10月1日以后,報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本不再需要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編制。對此,我們的理解是:雖然新頒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取消了對環評編制單位環評資質的要求,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第十九條“接受委托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審查合格后,頒發資質證書,按照資質證書規定的等級和評價范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服務,并對評價結論負責”的規定仍然有效。因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修訂或釋法前,報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本仍然需要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編制
相關新聞:例行新聞發布|實錄:環保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環評等重點工作情況 回應近期熱點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