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水務公有化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大趨勢。早在2014年,就有機構羅列過全球水務重新公有化的國家和原因:“私營公司表現惡劣(例如達累斯薩拉姆、阿克拉、馬普托)、投資不足(例如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因經營成本和價格上漲而引發爭議(例如阿拉木圖、馬普托、印 第安納波利斯)、高昂的水費(例如柏林、吉隆坡)、難以監察私營機構(例如亞特蘭 大)、缺乏財政透明度(例如格勒諾布爾、 巴黎、柏林)、削減員工及服務質量不好 (例如亞特蘭大、印第安納波利斯)。”而現在,這些影響正在慢慢擴大。在西班牙市場,由于政府正在重新收回水司的運營權, 蘇伊士在西班牙的兩個大項目合同(在Valladolid和Terrassa地區分別服務超過50萬人口的項目)面臨終止。而前幾個月,因泰晤士水務屢屢違規、損害公眾利益,英國有政黨也提議水務公有化。(私)-公-私-公的接替似乎是個通用的市場規律,但若公有化真的要快速到來,成熟市場的企業必然紛紛轉向新興國家,而那時候新興國家的競爭就將更加激烈。
原標題:海外環保事件地圖:巴安水務旗下ItN進入伊朗 海外市場是大蛋糕還是毒蘋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