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污染防治進一步加強,中央環保督察持續開展,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前7個月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保持穩定,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為70.2%,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為8.6%,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生態建設深入開展,江西、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生態工程加快推進。能源效率進一步提高,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好于年度約束性目標。
總體來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總的是好的,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鞏固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穩定增長的勢頭并持續向好,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奠定了扎實基礎,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分析經濟形勢,要穩不忘憂、好中知難,看到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仍然錯綜復雜,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從國際看,當前世界經濟有一定改善,但仍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大國經濟金融等政策存在變數,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地緣政治局勢不穩,這些都可能對我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從國內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于深化階段,實體經濟循環不暢問題仍然存在,經濟平穩運行基礎尚不牢固。內生增長動力仍不足,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增大,地區走勢繼續分化,一些領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與此同時,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突發環境事件時有發生,入汛以來南方多地發生較重洪澇災害,都需要采取措施認真解決。
綜合分析國內外有利和不利因素,按目前趨勢初步預計,下半年經濟有望保持平穩運行。對照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總表,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居民收入、財政收入、貨物進出口等預期指標經過努力能夠完成,脫貧人口、能耗強度、棚戶區改造等約束性指標有望順利完成,投資、利用外資等指標完成難度較大,需付出更大努力。
下半年將召開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各方面將努力工作,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盡職盡責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創造良好環境。
在當前形勢下,要更好把握穩和進的關系,穩是主基調,要在保持大局穩定的前提下謀進,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為。下半年,要突出重點,扎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不折不扣落實已出臺各項減稅降費措施,及時查處違法違規亂收費、亂攤派行為。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護市場流動性基本穩定,進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二)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督促各地及中央企業如期完成年度去產能目標任務,探索“僵尸企業”債務有效處置方式,切實落實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調控房地產市場主體責任,實施好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物流降本增效等措施,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工作力度。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玉米、大豆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加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度,大力培育農業品牌。加快推動產品質量品牌提升,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努力振興實體經濟。
(三)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健全部門間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快推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點改革,全面落實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政策。深化國企國資和重點行業改革。推動財稅金融改革,加快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輸配電、醫療服務等價格改革。
(四)積極化解重點領域潛在風險。認真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深入扎實整治金融亂象,完善信用風險處置的機制安排,有效防控交叉金融業務風險。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快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排查和妥善解決各類矛盾隱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五)以“一帶一路”建設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好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推動外貿繼續回穩向好,支持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三互”大通關和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動中美經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營造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吸引外資20條措施,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引導合理有序對外投資,深化國際產能合作。
(六)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釋放重點領域消費潛力,持續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扎實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加快實施“十三五”規劃165項重大工程;對已經建成運營且效益較好的存量基礎設施項目,通過PPP方式向社會資本轉讓項目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轉讓收益政府再用于精準補短板項目。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力有序穩步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堅持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有力有序有效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做好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
(七)培育壯大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加快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落實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組織實施生物產業倍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集成電路“910”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大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重大工程,引導企業加大智能化、綠色化等技術改造投入。實施好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