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在向全國人大作《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何立峰在回顧上半年的工作時提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其中包括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成功推出。
談到下半年工作時,他提到突出重點,扎實做好以下工作,其中就包括“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釋放重點領域消費潛力,持續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扎實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加快實施“十三五”規劃165項重大工程;對已經建成運營且效益較好的存量基礎設施項目,通過PPP方式向社會資本轉讓項目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轉讓收益政府再用于精準補短板項目。同時,也提到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此前,發改委發布2017年上半年促投資補短板工作情況及下半年工作重點,表示下半年將推動各地運用多種PPP運作模式,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多管齊下加大PPP項目推動力度,促進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目前,發改委已印發《關于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地方加快運用PPP模式、規范有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
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2017年8月29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何立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請審議。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有效引導社會預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在宏觀政策上,堅持不搞“大水漫灌”、量化寬松,更多依靠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來促發展,經濟穩的格局在鞏固,進的走向在延續,好的態勢更明顯,增長的包容性和獲得感增強,近幾年出臺實施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持續發揮效應,為經濟穩中向好提供了保障。
(一)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明顯。
注重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注重激勵創新、優化環境、提高質量效益,防控和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發展正在出現積極變化。
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指標好于預期。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行平穩,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一、二季度均增長6.9%,好于年初預期,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就業和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前7個月城鎮新增就業855萬人,同比多增2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7.7%;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5%,控制在4.5%的預期目標以內,是2008年以來最低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穩中有升,農民外出務工人數繼續增加。居民收入與經濟基本同步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實際增長6.5%和7.4%。物價總體穩定,前7個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漲幅由1月份的6.9%回落至7月份的5.5%。國際收支改善,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7月末外匯儲備30807億美元,連續6個月增加。
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凸顯。進一步采取措施擴消費、穩投資,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6.1%。消費升級步伐加快,十大擴消費行動得到較好落實,前7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8.9%;服務消費持續較旺,上半年國內旅游收入、全國電影總票房分別增長13.5%、11.2%。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前7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3%,其中,主要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建設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9%,有利于經濟轉型升級的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1.3%、20.7%,均快于全部投資。
重點領域風險總體可控。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努力維護財政、金融、房地產等穩健運行。財政運行基本穩定,前7個月財政收入、支出分別增長10%、14.5%,增幅高于年度預期目標;營改增試點平穩運行,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逐步規范。金融風險總體可控,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增長9.2%,銀行體系流動性中性適度,投向實體經濟的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保持較快增長;金融市場監管不斷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股市融資機制逐步健全,保險業整體償付能力充足;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對美元匯率小幅升值。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效果初顯,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穩中有降,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繼續回落,環比基本穩定;其他城市市場也基本穩定。同時,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遏制。
(二)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
圍繞滿足需求升級的需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不斷去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持續提升。
“三去一降一補”扎實推進。按照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有力有序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去產能步伐加快,至5月末鋼鐵去產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5%左右,至7月末煤炭去產能1.28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5%;依法取締“地條鋼”,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有序推進,處置“僵尸企業”加快實施。去庫存效果顯現,7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減少11%。去杠桿成效初顯,宏觀杠桿率趨于穩定,市場化債轉股穩步實施,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降成本措施加力,去年全面推開營改增,到今年6月底共減輕企業稅負8512億元。今年國務院又連續出臺措施,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和停征一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預計減稅降費新措施全年可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補短板力度加大,前7個月生態環保、教育、水利、交通、衛生投資分別增長45.9%、20%、16.9%、15.3%和12.5%。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