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污水治理工程,事關生態保護和民生保障。從2013年李克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到湖北省將鄉鎮污水治理升級為省級戰略、補齊村鎮建設短板“頭號工程”,鋪就鄉鎮污水治理網絡越來越迫切。預計兩到三年內,全省有望實現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目標激動人心,現實催人奮進。與城市污水治理相比,鄉鎮污水長期以來處于“邊緣地帶”,在具體的治理實踐上缺乏可行經驗。污水處理的短板和欠賬,已成為一些鄉鎮運行之殤。體量龐大的污水,不僅會影響百姓的身體健康,對生態環境也構成了威脅。到2019年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且穩定達標運行,兌現這一目標,時間緊迫,任務繁重。8月5日,在漢舉行的全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對接會上,鄉鎮污水處理項目成為134家企業青睞的“香餑餑”,傳遞出十足的信心。創新的資金籌措機制,有效地拓展了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資金渠道,為加快治污進程邁出了堅實一步。
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只是第一步。從過往的現實來看,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不容樂觀。據相關部門通報,湖北已建成的153座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中,能夠運行但出水水質不能達標的有48座,運行不正常有32座。這其中,有的直接套用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出現“水土不服”;有的建成后根本沒有投入使用,擺在那里曬太陽;有的在運行過程中資金出現缺口,只能時開時停:有的超標排放,污水處理廠反成“污染源”……今后會否出現類似的尷尬,是個值得高度警醒的問題。
沒有污水處理廠的鄉鎮,排出的生活污水就是“流動的污染源”。污水治理這一民心工程,既與億萬百姓的生活環境休戚相關,亦是邁向城鎮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地方政府必須放眼長遠,摒棄“埋在地下不容易顯現政績”的錯誤思想,抑或“短期內看不見經濟效益”的短視之見,快馬加鞭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兼顧未來長遠可持續的運營,制定有效的約束決策機制,讓這項工程切實發揮應有的用途。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