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情況:集中開展三大專項行動和水污染防治百日會戰,制定了《河北省重污染河流環境治理攻堅專項行動方案》,以改善河流生態環境為目標,以當前河流水質為劣Ⅴ類的58條重污染河流為整治對象,把海河流域平原區污染最嚴重的重污染河流作為關鍵節點,優先對子牙河、黑龍港及運東、大清河以及漳衛南運河、冀東沿海五大水系上游區域的河流進行專項治理。制定了《河北省縣城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防護專項行動方案》,以“水量保證、水質合格、監控完備、制度健全”為目標,集中開展水源地綜合整治,提高管控能力,重點推進劃定水源地保護區、規范水源地建設、水源地隔離等。在石家莊崗南、黃壁莊、保定王快、滄州大浪淀等4個水庫啟動了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試點工作,目前已落實試點補助資金6980萬元。印發了《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以白洋淀、衡水湖及其外延聯通水系為重點區域,圍繞改善水體水質、修復淀區生態、提升承載能力,重點實施引水補水、淀湖岸線管理、城鎮污染治理、農村環境整治、河流綜合治理、淀湖生態修復、網欄網箱取締、發展生態旅游等八項重點任務。其中白洋淀淀區網箱養殖全部取締,完成淀區上游10個工業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淀區水質影響最大的保定市區污水處理廠完成了提標改造,府河和孝義河綜合整治工作全面展開;投資4480萬元,實施了衡水湖富營養化與沼澤化控制工程和入湖前置庫工程,對衡水湖蒲草生長密集區域實行了網格狀清除。對白洋淀淀區及淀邊村莊和衡水湖保護區范圍內村莊進行垃圾清運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到2017年底,實現白洋淀淀區及衡水湖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印發了《河北省水污染防治百日會戰方案》,全面推進工業企業污水達標排放,集中改善重污染河流水質,加快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徹底殲滅“十小”污染項目,大力提升畜禽養殖綜合整治,從嚴規范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全面推進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重拳懲治環境違法行為。
強化水污染源頭整治,加強工業源集中整治,41個工業園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了廢水集中處理。狠抓城鎮生活源治理,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城鎮管網體系,對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作出具體安排。全省28座需升級改造的污水處理廠已有13座完成提標改造建設任務。推進農村農業污染源防治,制定了《河北省畜禽養殖禁養區專項整治實施方案》,開展畜禽養殖“三區”劃定工作。在重點河湖和近岸海域實行限制養殖,對北戴河海域及白洋淀、衡水湖劃定限養區并進行了全面清理。印發了《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實施方案》,完成3.1萬個村莊的生活垃圾治理,占全省村莊總數的64%。
持續完善水污染防治政策機制,量化任務目標,在國家與我省簽訂目標責任書基礎上,進一步提前考核斷面達標年限、收嚴水質標準,并增加44個省內考核斷面。省政府于5月上旬與各市簽署了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國家水十條”及“省水五十條”涉及的重點任務和主要指標落實到各市。細化責任分解,制定了《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點任務部門分解落實方案》,將重點任務逐項分解到各地各有關部門。各市均已制定了本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并向省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十五)著力強化固廢污染防治。自2016年起,深入排查各類固體廢物,強化危險廢物的監督管理,提高企業自律和守法意識,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有效遏制非法轉移、處置和傾倒危險廢物違法行為的發生。強化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環境安全和監管隱患排查,嚴格檢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環節,嚴厲打擊非法轉移、處置和傾倒危險廢物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整頓一批不規范的經營單位,關停一批處置設施落后的經營單位,查處一批環境違法案件,移送一批環境違法犯罪線索,逐步提升危險廢物管理和執法水平。
進展情況:強化環保、公安、交通協調聯動,印發了《關于開展全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專項執法檢查行動的通知》《關于開展打擊整治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連續開展了三次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暫扣4家企業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停止7家企業的危險廢物轉移(運輸)活動,責令整改企業65家,限期整改企業5家;全省立案偵辦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犯罪刑事案件125起,抓獲308人;辦理涉危環境違法行政案件291起,行政拘留357人,全省打掉了38個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團伙,破獲了11起涉注冊企業的涉危廢犯罪案件,搗毀了4個跨省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犯罪網絡,有效遏制了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案件多發勢頭。印發了《強化危險廢物監管若干措施》,進一步強化了經營單位監管、產廢單位監管、危險廢物轉移監管保障措施。同時,制定了《“十三五”河北省利用處置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修訂了《河北省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審批工作程序》。
五、堅持不懈推進生態修復
(十六)精準確定生態紅線。按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分標準,結合全省不同地域的生態服務功能,科學合理劃定森林、濕地、草原、海洋、河湖水域等生態保護紅線,確定開發邊界和保護范圍,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保護范圍之外。
進展情況: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列入今年省委改革辦生態體系改革專項重點任務,成立了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理改革專題組。各市、縣生態保護紅線已完成落圖,并以現場對接方式首次征求了各市(含定州、辛集市)、163個縣(市、區、開發區)意見,制定了《河北省生態保護紅線》(征求意見稿),原計劃于2016年底前,通過環境保護部論證。現正在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2月7日印發的《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進行重新編制。
(十七)抓好重大生態工程。打造一批環首都國家公園,建設壩上高原生態防護區、低平原生態修復區、沿海生態防護區,抓好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建設。扎實做好白洋淀、衡水湖、北戴河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大力推進退耕還林還草還濕行動,全面開展封山禁牧,在地下水超采嚴重地區實施季節性休耕。
進展情況:印發了《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以白洋淀、衡水湖及其外延聯通水系為重點區域,圍繞改善水體水質、修復淀區生態、提升承載能力,重點實施引水補水、淀湖岸線管理、城鎮污染治理、農村環境整治、河流綜合治理、淀湖生態修復、網欄網箱取締、發展生態旅游等八項重點任務。印發了《北戴河地區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及功能提升規劃(2016—2017)》。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