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23日,全國河湖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產學研高峰論壇在南京開幕。本次論壇旨在落實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劉永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趙東來,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徐祖信等技術大咖出席論壇。
論壇上,博天環境集團旗下子公司博元生態副總經理李英漢、總工張楠,博慧科技總工李峰厚等分別以“社會資本驅動下的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流域生態治理項目實施案例”、“水環境智慧管理系統的應用”為題發表主旨演講,針對行業痛點的發言獲得了與會者的良好反響。
水環境治理呼喚產業新模式
2017年,全國將全面實施河長制,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但目前中高端水生態環境治理服務相對短缺,水環境產業供給結構存在深層矛盾。
對此,李英漢指出,水環境產業的發展面臨成本、競爭和技術壓力,解決水環境產業的供給矛盾需要全新的發展模式,吸引資本助力。博元生態正以內源式和外延式并舉的發展模式回應當前的行業問題。一方面,以專業化的技術服務、規范化的市場競爭和規范化的商務模式來應對市場環境。另一方面,以黑臭水體治理為基礎,發展流域綜合治理,形成生態+的生態產業模式;通過借外力和修內功,打造中國領先的生態產業綜合體。
互聯網+ 推動環境產業升級
在改善全國水環境的大潮中,博元生態以深厚的技術底蘊助力各地政府,積極投入這場整治黑臭水體的戰役。
張楠以海口福創溪-大排溝項目為例,介紹了博元生態流域綜合治理的實力。在治理難度系數堪稱業內第一的海口項目上,博元生態以“控源為本、截污優先,多措并舉、全面提升”的水環境綜合整治策略,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優勢的生態凈化技術,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營造良好景觀效果。
互聯網+也是產業升級中重要的內容。博慧科技總工李峰厚在演講中提出“iRiver”智慧水環境管理模式。通過互聯網+的理念和實踐中進行創新,通過協作平臺促進更多的跨界互聯,讓更多元的資源與信息高效交融,促進產業以創新迎接未來。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