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7年,環境產業將面臨全新變革。在PPP2.0時代的爆發之際,不同所有制下的企業戰略路徑該如何選擇?在“水十條”的壓力下,企業又將如何發揮自己的實力,獲得轉型升級的機會?
2017年,環境產業將面臨全新變革。在PPP2.0時代的爆發之際,不同所有制下的企業戰略路徑該如何選擇?在“水十條”的壓力下,企業又將如何發揮自己的實力,獲得轉型升級的機會?
3月24日下午,“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特設置“卓越企業商業論道”主題對話,對話由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主持。出席本次對話的嘉賓有: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福生,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康達國際環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王立彤,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鋒,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環境集團水務總裁賀云良,創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朱勇軍。與會嘉賓就“產業核心經營模式的發掘、繼承和溝通”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思想碰撞。
(應企業要求,本文根據其中四家企業的發言進行了整理。)
創業環保唐福生:三個“寂寞”論發展
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福生
唐福生介紹,創業環保作為國企,在發展污水處理行業的進程中有兩個里程碑式的事件:第一個是在1984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座二級污水處理廠——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作為曾經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其曾被稱作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的“黃埔軍校”,并在多年的培訓、實習和參觀中,培養了大量的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第二個事件是在2001年,創業環保作為中國首家以城市污水處理項目作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在上海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唐福生表示,創業環保代表著國內早期傳統的污水處理專業化公司,從市場的體量和公司的發展速度上來看,都不及一些新興的上市公司。
在唐福生看來,“發掘、繼承和溝通”可以用三個“寂寞”來理解。“發掘”就是“不甘寂寞”,發掘自己內心的創業干事、開拓市場的激情。同時也要學會發掘政府的需求,爭取與政府合作的機會。而“繼承”則是要“甘于寂寞”,能夠堅守住自己的主業和責任,真正的發揚工匠精神,把實業報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工作做到極致。“溝通”是“驅逐寂寞”,需要企業們本著平等、互利、包容和開放的心態,團結在一起,為行業做出貢獻。唐福生認為,所有的工作都不是某一個公司可以單獨完成的,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是平等的,都應該形成平等的合作關系和伙伴關系。
針對以上三個理解,唐福生說,“作為全國第一家以污水處理作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創業環保前幾年對金融和市場的把握和理解還不太充分,所以發展的速度稍微放慢了一些。在目前的大好環境下,創業環保將重新認識自己、定位自己。”
最后,唐福生表示,環保行業1.0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2.0時代也接近尾聲,馬上開啟的將是3.0時代。這個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點對點的項目競爭,而是要能夠發掘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組合和新的治理方案,這樣才能在下一輪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
康達國際王立彤:加強企業能力建設 伺機“殺入環保戰場”
康達國際環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 王立彤
王立彤介紹說,康達國際在2014年上市以后恰好趕上了PPP政策的出臺和大量PPP項目的涌現。市場很快形成了一個似乎需求“無窮大”的局面。在這段時間中,康達國際結合地方財政實現了在資本層面上的深度合作,“這不僅有利于市場的拓展,同時對項目風險的控制也有了一個保障通道”,王立彤說,“例如,企業可以跟地方水司形成戰略合作以及合資公司的實體,并在PPP項目中發揮企業和地方水司各自的優勢。”
關于發掘和思考,王立彤認為,目前環境產業蒸蒸日上,位于產業鏈各個位置的企業們是時候“殺入廣闊的戰場了”。但越是在這種時刻,越需要深刻的思考:企業要走到哪里?企業如何適應在這個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王立彤認為,目前PPP項目不僅體量大,內容和產業鏈也有所深化。企業跟政府之間的合作所需要的環節變多了,企業的績效考核內容與傳統的水務項目相比也相對復雜。“這里面就涉及到了企業自身能力建設的問題。如果企業自身的能力不夠就‘殺進戰場’,恐怕就會有風險。這種風險在這樣一個合同額大、合同期長的要求之下,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后果。”王立彤表示,雖康達國際作為投資企業歷來行事穩健,而對未來非常看好。“只有加強企業的能力建設,才能夠更好的應對這個機會,從而得到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而不是走向相反的方向。”
同時,王立彤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疑問:在這樣一個大市場容量和需求的背景下,旺盛的資本投入支持對行業的支撐周期有多久?王立彤認為,當資本被安排到一個領域中時,需要通過行業的介入來實現它的增值和獲利。可是,投資運營商形成的資產,帶著長期發揮它作用的職責,這也是政府和社會對水務環境的一個要求,所以王立彤認為,企業在介入到行業中時,一定要考慮到長期的發展所應具備的條件和應做的準備,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