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市目前尚未成立專門的節能環保產業管理職能部門。節能環保產業隸屬關系復雜,行業跨度大,屬于“產業中的產業”。由于多部門管理,系統不同,相應的政策、技術與管理條件也不同,造成職責不明,關系不順,未能形成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力,各產業企業間易產生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現象,過度的競爭一方面嚴重影響行業的利潤,另一方面影響環保治理、環境整治工程的質量和污染治理資金投資效益的發揮。
(七)污染治理設施社會化運營程度不高,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
污染治理設施委托環保公司實行專業化、社會化運營的比例不高。運營委托方基本上是一些小型企業,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其它建有污染治理設施的大型企業均采取準市場化運行模式組建自己的專業化運營隊伍,但除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外,其他基本上沒有取得運營資質。同時,缺乏全方位服務的市場體系,產業的發展長期處于自發狀態。涵蓋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行業媒體、咨詢機構、金融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交易平臺的公共服務平臺尚未建成。環境監理、生態監測、環境審計、環境技術及法律咨詢、環境貿易與金融服務十分薄弱甚至處于空白。合同能源管理、PPP(公私合營)、環保基礎設施和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等市場化服務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
(一)國內外形勢有利于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從國際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國際形勢所趨。為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全球主要經濟體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加大節能環保產業投入,以刺激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加上部分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設置綠色壁壘,促使我國加大發展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提高對外貿易競爭實力。
從國內看,綠色發展理念有利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2.99萬億增加到2015年的4.55萬億元,其中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年增長率均超過20%。預計2016年到2018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將保持18%左右的增速,到2018年節能環保產值規模將達到7. 48萬億元。我國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能源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破壞矛盾日益突出,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生產國和凈進口國,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占能源消費凈增長的61%,占全球能源供應量的19.1%。盡管2014年國內GDP能耗強度下降了4.8%,原煤產量下降2.5%,但煤炭消費量仍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6%,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僅占16.9%。同時貴港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污染行業整治、嚴控污染產品產量,采取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技術改造、清潔生產審核等多項節能措施,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及供應業等高耗能行業、企業在節能減排降耗上帶動了能耗整體下降。因此,由于國內資源環境約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成為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將有利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二)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我國先后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我區也同步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廣西生態經濟發展規劃(2015—2020)》等文件,為貴港市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指明了方向。針對城鎮、村屯、工業企業污水處理、農村人飲安全、生態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市場需求,將強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三)“三大戰役”給環保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我國相繼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簡稱“環保三大戰役”)將帶來近10萬億投資,“十三五”期間國家也將對環保產業每年投入2萬億元左右,社會環保總投資達17萬億元,為環保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環境工程,帶動環保裝備制造、產品開發、工程建設和各類環境服務業等全面發展,未來將形成若干個年產值過百億元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全區生態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并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加快建設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興工業城市為總體要求,大力實施“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東進融合、開放帶動,改革引領、創新驅動”三大戰略,以節能環保重點工程為抓手,著眼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需要,打造產業集聚基地、培育龍頭骨干企業、發展自己的品牌產品,把節能環保產業積極培育和發展成為貴港市新的支柱產業。
二、發展原則
(一)堅持示范建設,重點工程帶動。
對接國家和自治區發展戰略,加快提升產業能級。對接國家和自治區節能環保產業規劃中的技術創新、重大產業化項目、示范基地建設、骨干企業培育等內容,結合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突破方向,組織實施節能環保重大工程和產業化項目,提升產業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做好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循序漸進,以重點工程項目推進產業發展。重點推進市場需求大、產業關聯度高、技術條件應用成熟,科研基礎較好的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使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動力。
(二)堅持市場主導,發揮政策效應。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政府對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健全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和落實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節能環保產業,整合優勢資源,構建政府、市場、企業、公眾的聯動機制,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