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內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0 萬噸工程塑料項目污水處理裝置
申報單位:麥王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本污水處理裝置總的設計規模為300m3/h,日處理污水量7200m3。
工藝流程圖
本污水處理裝置主要接納烯烴分離裝置、DMTO裝置、聚丙烯裝置、聚乙烯裝置排放的生產、生活污水,以及污染區的初期雨水和事故污水。
根據DMTO生產裝置廢水水質、水量波動大的特點,設置了較大容積的調節池,以保證后續處理過程進水的穩定性。
采用“隔油+氣浮”預處理工藝,能保證生化處理工段進水油含量低于20mg/L,在滿足生化處理要求的同時,CODcr也得到了一定的降低,有利于后續的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采用水解酸化+好氧工藝,使污水中難降解物質進行水解酸化反應,有利于后續的好氧生化處理。
本工程深度處理工段設置了混凝澄清池,通過混凝劑與水中膠體和懸浮物的絮凝作用,進一步降解水中有機物濃度,保證出水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表4“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中的一級標準,并為污水回用奠定基礎。
19、安徽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出水深度處理及回用項目
申報單位: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本工程為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生化出水深度處理及回用項目。設計規模200m3/h,系統水回收率75%,其中80m3/h產品水回用為鍋爐補給水,70m3/h產品水回用為循環冷卻水補水。
本自控系統使用西門子軟硬件,上位機使用西門子上位軟件,本項目中控室有兩臺工控機,它們用以太網和PLC連接,兩臺工控機為同一級別可以同時接收數據、信號,當對其中一臺工控機進行操作改變時,另一臺工控機會接收到相應的改變并會做出相同的變化。
下位機使用S7-1500系列PLC,本系統上位機相互獨立的兩臺,互為備用,下位機3套PLC cpu:微波提升泵及加藥PLC1,多介質過濾、超濾及加藥PLC2,反滲透、混床及加藥PLC3。
工藝流程圖
污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就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典型代表,其處理后的廢水能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隨著焦化廠二期工程的批復,焦化污水產生量將增加,從承擔社會責任、建設生態環保型企業的角度考慮,根據國家要求,上馬生化出水深度處理回用項目,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徹底解決焦化污水處理后水的出路問題。
自控系統自帶設備管理,工藝參數管理等專家系統,專家系統是利用大量焦化深化水處理的數據處理分析經驗,建立實時專家系統決策庫,構建專家系統決策樹,實現對生產過程調度和運行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自動診斷和分析,并提供專家系統解決。
20、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 100t/h 煤焦油輕質化廢水處理項目
申報單位:合眾高科(北京)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中溫煤焦油輕質化項目生產廢水水量 85m 3 /h,這部分廢水總焦油含量及污染物濃度極高,需進行必要的預處理再進入生化處理系統。此外,還有一股精酚車間排放的廢水水量為 15m 3 /h。這兩股廢水匯合共 100m 3 /h 自上游生產裝置經管道輸送至本廢水預處理裝置。經預處理單元處理的廢水與生活廢水水量為 20m 3 /h,在調節池內匯合進入生化系統,最終確定進入生化系統的廢水處理規模為 120m 3 /h。
項目工藝/技術路線:
本項目處理的廢水主要包括煤焦油廢水、精酚車間廢水及生活污水。通過對來水水質的綜合分析,本項目廢水具有高含油量、高氨氮、高有機物等特點,屬于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綜合考慮項目的一次性投資、運行費用和處理效果,選擇生化處理作為本項目的主體處理工藝。
項目特點與優勢:
本項目采用的處理工藝 “SH-A 工藝+DM 震動膜+MVR 技術”為高效、經濟、穩定的組合工藝,該工藝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經本工藝處理后的產水可達到循環冷卻水的回用標準,回用于循環冷卻水補水,DM 膜處理工藝產生的濃水再進一步通過 MVR 進行蒸發結晶處理,最終產生的鹽泥可用定期由車運走。整個處理過程中沒有污水外排,真正實現了污水零排放,實現全廠清潔生產。
21、盤錦遼東灣石化產業園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
申報單位:北京北華中清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盤錦遼東灣石化產業園原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日處理 3 萬 m3/d,進水含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進水中生活污水占總進水的比例不足10%,工業廢水比例原超過設計時參照的 50%,進水水質可生化性差,水廠出水超標嚴重。
盤錦遼東灣石化產業園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圖
項目優點:
采用先進可靠的水解酸化系統,作為污水預處理單元,提高可生化性;通過碳源投加和粉末活性炭投加強化生化處理系統,有效處理石化廢水;采用高效臭氧催化氧化系統作為深度處理單元,確保出水水質;設置活性炭濾池作為出水再保障單元,確保出水達標。
分水建設:鑒于進水中的生活污水對污水廠的出水達標積極影響有限,故將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分開處理,獨立建設獨立收費,先改造工業污水,再建生活污水廠。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