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來臨,各路消費者維權意識開始新一輪的復蘇。相比于10塊錢買到一只假鋼筆,億元級別的環保市場遇到“假”的情況更為可怕。據小編統計,在環保領域,“假情況”曾多次上演,屢見不鮮。現將數個典型案例羅列于此,供各路大神鑒賞評判。
假招標
2015年5月,廣州五個污泥處理項目公開招投標,分別是獵德、大坦沙、瀝滘、西朗和京溪。據說后面還有38個項目,待此次招標完成,二期再上。此“肥的滴油”的項目吸引了眾多業內企業的關注,共有48家公司、21個聯合體參與,可謂盛況空前。
據行業神秘大咖“泥客莊主”分析,此項目的招標公告和文件有諸多古怪之處:
一是“超低門檻”
《招標公告》稱:“投標申請人在報名時,如具備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正在運行的質量合格的,生產規模達到6tDS/d(處理后污泥含水率30~40%),累計處理量達到540tDS或以上的污泥減量實例”。含水率30-40%的污泥6tDS/d,意味著干化處理量僅15-20噸/天,是一個中試水平的干化機規模。累積處理量540tDS/,意味著干化處理天數僅僅90天而已。
二是“明設陷阱”
“在進行污泥處理系統的全面建設、調試之前,中標人須提交期限為90日歷天的符合招標文件和投標承諾并經確認合格和驗證可行的試驗結果,試驗結果經確認不合格,或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試驗結果的,則合同終止,原中標人必須在合同終止30日歷天內自行將設施拆除、運出招標人場地并自行承擔費用。”
“針對本項目,有如下特別說明:①中標人提交的試驗結果可以是在廣州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內進行建設試驗并經確認合格和驗證可行的項目,也可以是在招標人選取的中標范圍內的廠或生產線上進行建設試驗并經確認合格和驗證可行的項目。”
如果在廣州做這個中試試驗,項目都建起來了,結果不被認可怎么辦?試驗機加上3個月的試驗成本,少說是幾百萬吧(石井項目標的是4088萬),誰又能有如此把握這幾百萬不打了水漂?而那些已經在廣州地面上進行過類似試驗且被認可的投標人。
三是“層層設障”
“需提供項目合同、技術工藝分析報告(包含裝機容量及規模,設備設計技術參數等內容)等證明材料,并提供項目所屬業主名稱、詳細地址、業主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用戶使用評價意見及業績所在地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證明材料。”
這句話的關鍵在于“業績所在地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證明材料”。國內污泥干化的投資方有很多是企業,而非“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如果要對業績進行證明,各廠家手里的只有設備采購方也就是企業業主所出具的驗收證明,“行政主管部門”沒有義務為此出具任何證明。但廣州的招標單位無視國家《招標法》中“招標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的明文規定。
對此,“泥客莊主”分析,“超低門檻”是為了設低限,只放自己人進來;“明設陷阱”是為了嚇阻所有潛在的投標人,讓絕大部分人知難而退;“層層設障“是為了設高限,僅讓自己人一人通過。
綜上,真真是個“假招標”啊!
假項目
2015年9月22日,浙江省審計廳發布了2014年度審計報告(時間跨度為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報告顯示,省內投資7.81億元建成的23家污水處理廠,因受管網配套不到位等影響,處于閑置狀態。23個污水處理廠中,5個在金華,分別為蘭溪市香溪鎮污水處理廠、浦江縣第四污水處理廠、婺城區瑯琊鎮污水處理廠、永康市前倉鎮污水處理工程一期、義烏市赤岸鎮污水處理廠,涉及資金2.4億元。
位于陜西咸陽市禮泉縣的陜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亦是同樣情況。作為2013年禮泉縣重點招商項目,該污水處理廠投資2000余萬元,廠區主體已經竣工,污水處理設備也已購置到位,但在建成后一年多里卻一直沒有正常履行職能,閑置至今,現在部分設備已銹跡斑斑。
四川德陽石亭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總規模為日處理城市生活污水5萬噸,投資達7000多萬元。其中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日處理污水2.5萬噸。該項目2012年初啟動,2013年底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然而,該污水廠從建成直到現在,1年半過去了,一次都沒有真正運行過。
南京城東污水處理廠三期,偌大的廠區內,所有的設備靜靜地曬著太陽。“急死了,已經閑置一年了,真擔心設備閑置壞了。”該廠的一名負責人說。城東污水處理廠三期總投資6億元,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了15萬噸。但目前,一滴水都還沒有進來。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讓相關政府、企業感到自己可能做了個“假項目”。
“為什么不用?” 去往金華督查的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榮祥詢問瑯琊鎮黨委書記倪永洪。
“污水量不夠。”倪永洪答。
這個回答也是一批閑置污水廠所遇到的難題。污水量普遍過少,而通常污水廠的進水量需達到75%以上才夠運行標準,否則就會產生虧損,為了避免虧損,只能不運行。各個案例中,導致污水量不足的原因各有不同,涉及規劃、管網、管理、經費、糾紛等方面。
假數據
近年來,我國采取多種措施打擊環境信息失真,環境信息質量有了明顯提升。然而,環保數據造假問題并未完全消失,有的變得更加隱蔽:
2016年6月,在環保部門的檢查中,福建省長樂市富平印染有限公司的采樣管路已多處嚴重堵塞,無法抽取水樣,COD自動監測儀器對儲樣瓶內殘留水樣重復分析檢測,近期歷史數據波動小,涉嫌偽造監測數據與篡改儀器參數;
2016年,西安市長安環保分局官員為了數據造假,偷配國家直管空氣監測站鑰匙,竊取了電腦密碼,用棉紗堵塞采樣器,猶如給采樣器戴上口罩,致使所采空氣數據異常,為防事情敗露,還刪除了部分監控錄像;
今年3月1日,杭州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對杭州云會印染整理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該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化學需氧量分析儀器上的歷史數據與數據采集傳輸設備上的數據不符,經查明,該企業委托運維單位杭州旭東升科技有限公司遠程登錄企業數據采集傳輸設備擅自篡改數據,修改、刪除操作日志;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