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屆論壇提出環保產業是環境服務業,專業化運營是環境服務業的核心,并呼吁水業改革回歸服務核心。而在2011年環保部出臺的《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多種措施大力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正是呼應了2007年論壇的預測。
2008年 “水業投資體制”
李東序 時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司長 現任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2008年是城市水業的成熟年,經過精心策劃,該屆戰略論壇圍繞著“新資本時代水業的產業轉型”展開,并將針對業內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展開深入的交流討論,共同探討中國城市水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時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司長李東序參加了該屆論壇,并在發言中指出:第一,中國的水業應該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第二,中國水業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城市水業戰略論壇”在截至這一年已經成功舉辦了5屆,每年的戰略論壇上都充滿了城市水業新思想、新觀點的激情碰撞,成為業內人士把握行業脈搏、洞悉行業發展方向的必不可少的年度大餐。陳吉寧評價本屆論壇“城市水業戰略論壇是一個年度交流大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屆,每次會議都取得了成功。這個會議已經成為城市水業政府、企業、學術界相互交流的一個高層平臺。”
2009年 “金融危機后的市場機會”
論壇現場
2008年底,中央用于擴大內需的4萬億投資引起了各行各業的熱議。而作為中央投資重點支持方向的環保產業而言,行業內的討論更是早已進入白熱化的階段。許多環保企業躍躍欲試,思量如何借4萬億的東風,帶動自身發展;也有企業感到了大量投資對于環保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中央投資的投入,是企業感受到明顯的“擠出效應“。4萬億究竟是動力還是壓力?4萬億的投資落腳點又應在哪里?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9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以“新挑戰、新機遇、新模式”為主題在北京召開。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在發言中表示,4萬億投資用于環保產業的部分,應該集中投向資金沉淀度大的管網等非盈利性設施,以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務市場。此觀點得到了很多專家企業家的贊同。此外,也有業內專家提出,環保行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投資拉動的方式,更適合消費補助或者說是末端補貼的模式。這樣既不影響原來投資的基本主體,也可以使資金實現放大。連續舉辦了七屆的“城市水業戰略論壇”在這一年已經被業界稱之為水行業里的GPS導航儀。
2010年 “面向未來五年的新市場模式”
2010年正值“十一五”與“十二五”的交接之年。對于收官在即的“十一五”規劃完成情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已傳出喜報,“十二五”規劃與此同時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城市水業在“十二五”期間將何去何從?傳承八載的“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以“迎接產業發展新時代”為主題再次拉開序幕。
“2010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的嘉賓分別對“十二五”環境保護產業規劃和“十二五”城市水務發展規劃進行了精彩解讀。除此之外,嘉賓還介紹了我國減排取得的成就,減排的制度保證,分析了“十二五”污染物減排目標。2010年,正值全國各地水價“漲”聲一片,觸發了社會對水價波動的敏感神經,該屆論壇對此提出了供水成本與價格的增量控制法。同時,該屆論壇首次提出環境綜合服務理念,大批環境企業轉型為環境綜合服務商,促進了企業戰略定位轉型。而2013年環保部發布的《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鼓勵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業,再次印證了“水業戰略論壇”的預判力與影響力。
2011年“產業升級與轉型”
趙華林 時任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 現任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2010年9月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節能環保產業列入重點培育對象。2011年恰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環保部已初步擬定“十二五”期間“雙八雙十”的減排目標。另外,面對我國水污染防治投資總量不足,導致水環境保護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國家財政部也已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環境保護,推行水環境保護公債制度和排污稅費改革,形成水環境保護比較穩定的投資來源渠道。由此可以預計,節能環保相關產業的市場空間將變得更為寬廣。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背景下,2011年,城市水業政策環境將如何變化,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又將呈現何種局面?
在此背景下,“2011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背景下的轉型與升級”為主題,盛大召開。該屆論壇提出合同環境服務(現稱“環境績效合同服務”),即面向環境效果的服務模式。而在第二年,環保部就印發了《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探索促進環保服務業發展的方式和路徑取得較大進展、形成若干新型環保服務模式”等目標,啟動了合同環境服務在產業落地的推動工作。
對此次論壇,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表示:“非常高興能參加城市水業戰略論壇,只要我在北京,只要沒有什么緊急重要的事情,我都會參加。因為我知道,參會的各位是撐起中國水污染防治的大廈,都是棟梁,跟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高興。”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