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污水廠提標升級改造:針對惠州市第四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水口)、惠陽區新圩長布污水處理廠、大嶺污水處理廠、福田鎮污水處理廠等21座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升級。
3.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完成惠州興隆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惠州市通鑫建材有限公司污泥處置設施建設,處理處置工藝以焚燒為主。
三、農村污染防治工程
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等;全面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強化測土配方施肥及化肥的高效利用;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改善人居環境。
專欄9農村污染防治工程
1.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現有規模化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實行糞便污水分戶收集和集中處理利用。
2.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供水通道沿岸等敏感區域建設污水凈化塘、生態溝渠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入戶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3.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16-2017年全市新建200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2020年全市100戶以上的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四、重點工業行業污染防治工程
2016年底前淘汰位于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以外的10蒸噸/小時以下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2017年底前淘汰10蒸噸/小時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對10蒸噸/小時以上的鍋爐開展整治,責令超標企業限期整改,確保穩定達標;對水泥行業實施降氮脫硝改造工程,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專欄10重點工業行業污染防治工程
1.高污染燃料鍋爐整治:2016年底完成惠州市惠寶佳牧飼料有限公司、惠陽市永虹針織有限公司等25臺共計規模為75.15蒸噸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鍋爐整治,改燃清潔能源或關閉淘汰;2017年底完成德英洗水(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南旋毛織廠有限公司等36臺共計規模為360蒸噸的1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整治,改燃清潔能源或關閉淘汰。
2.燃煤鍋爐穩定達標排放治理:對廣東中旭服飾有限公司、博羅縣九潭天羽漂染有限公司等18家共計規模為400蒸噸的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展開達標排放治理。
3.水泥行業降氮脫硝改造:對博羅縣固力建材有限公司、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惠州龍門分公司、惠州市光大水泥企業有限公司龍華廠、惠州市光大水泥企業有限公司龍江廠、華潤水泥(惠州)有限公司等5家重點企業實施降氮脫硝改造。
五、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工程
對揮發性有機物已治理完畢的企業,參照行業治理技術指南有關要求,開展排放評估工作,嚴加監管;對尚未開展治理的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機廢氣治理改造,確保主要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推進大亞灣區重點行業環保升級改造工作;推進惠城區飲食油煙治理。
專欄11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程
1.已治理企業監管:對興昂制革(惠州)有限公司、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等75家已治理企業強化監管,開展排放評估。
2.未治理企業治理:對國納合成革(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道科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等30家未治理企業實施有機廢氣治理改造。
3.LDAR技術應用:對惠州惠菱化成有限公司、惠州忠信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展開LDAR技術應用。
4.飲食油煙治理:完成惠州市公安局、惠州市房產管理局等55家單位的油煙凈化及監控設施安裝。
第六章健全保障措施,有效推動規劃實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成立以惠州市發展改革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市“十三五”節能減排規劃實施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局,統籌推進規劃組織實施工作,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協調解決規劃實施重大問題,監督檢查重大事項進展和落實情況。各級、各部門要圍繞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動規劃落實。
第二節加大相關政策的支持力度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擴大節能減排資金的使用范圍。采用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減排管理能力建設及監管體系建設等。積極落實國家及省有關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和建筑節能改造等稅收優惠政策;制定和實施強化節能減排的信貸激勵政策,推進“綠色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節能信貸產品,拓寬擔保品種范圍,簡化申請和審批手續,引導金融機構將企業信用信息及節能減排水平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依據。
第三節強化節能減排評估與考核
完善落實科學考核體系,強化對規劃有關結構優化、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綜合評價考核,引導各級政府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考核結果作為各級政府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完善規劃年度考核和中期評估制度,檢查規劃落實情況,分析規劃實施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和提出改進意見。
第四節提高節能減排的監管水平
全面推進“互聯網+綠色生態”,提升全市節能減排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能耗和污染源減排統計制度,完善統計核算與監測方法。配合省健全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實現重點領域節能監察全覆蓋,加強專項節能監察,建立節能執法監察定期通報制度,強化能源效率標識監督檢查力度。提升環境執法監督能力,應用衛星遙感、無人機拍攝等非現場監控技術手段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推行環保機構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第五節加快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
構建節能減排自主創新體制框架,以突破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戰略中共性、關鍵性技術瓶頸為重點,搭建聯合攻關研發平臺,培育節能環保產業重大技術及產品創新集群主體。充分協調調動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行業協會、民間機構等各方面的資源,創新多層次、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機制。推進重點行業污染防治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支持建筑節能材料等關鍵技術攻關與新產品開發,加快節能減排成套化裝備研發。統籌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科研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和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改革,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