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廣東省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附項目)

時間:2017-02-13 13:28

來源:廣東省發改委

評論(

第三節主要目標

實現全省能耗持續下降,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主要節能減排指標任務,持續保持全國節能減排排頭兵地位。到2020年,全省萬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7%;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分別控制在144.0萬噸、17.7萬噸、65.8萬噸、96.7萬噸、113.0萬噸,比2015年的160.7萬噸、20.0萬噸、67.8萬噸、99.7萬噸、137.8萬噸分別下降10.4%、11.3%、3.0%、3.0%、18.0%。

第三章促進重點領域節能,實現“雙控”目標

第一節嚴格實施能源管控

實行強度和總量雙控制。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雙控”措施,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戰略,合理引導能源需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基本形成以低碳能源滿足新增能源需求的能源發展格局,建立科學合理的分解落實和考核機制,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實施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減量管理。“十三五”時期,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8億噸標準煤左右,其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75億噸以內,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全社會用電量約6700億千瓦時,基本保持“十二五”期年均增速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專欄4制定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GDP能耗分解考核方案

1.能源總量控制和分解。出臺能源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和分解方案以及管理辦法,按照“核定基數、分解增量”的基本原則,對全省21個市分三類進行分解。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8億噸標煤,全省21個市能源消費凈增加量不超過3700萬噸標煤,確保完成國家下達廣東能源消費總量目標。

2.單位GDP能耗分解。完成國家下達廣東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7%的總體目標,將該目標按照三類地區進行分解和考核。2016年,出臺各地市單位GDP能耗分解方案,2016-2020年實施年度考核和五年期末考核,確保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推廣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相結合、小型分散與集中利用相結合的新型用能方式,全面提升能源系統效率;加快推進具有穩定用電負荷、連片屋頂資源的產業轉移工業園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合理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近海風電建設。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6%,煤炭消費降至1.75億噸,天然氣消費達到280億立方米;電源結構進一步優化,省內電源裝機1.3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約728萬千瓦,風電裝機規模達到800萬千瓦。

實施全民節能行動。推進節能產品和服務進家庭。貫徹國家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支持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效綜合提升示范。組織實施能量系統優化、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節能技術產業示范、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綠色照明燈等重點工程。倡導民眾購買節能產品,選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車出行等。加強青少年節能、低碳思想和行為方式培養,把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環境相關內容融入到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定期開展節能主題教育課程與學生會宣傳活動,不定期開展學生集體參與的節能低碳實踐活動。堅持每年開展國家低碳日和省節能宣傳月等形式多樣的節能環保宣傳活動,推動節能宣傳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

第二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綠色協同鏈接,推行循環生產方式,促進企業、園區、行業間鏈接共生、原料互供、資源共享,創新工業行業間、工業社會間的生態鏈接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資源循環利用基地(靜脈產業類)。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廣一批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加快再生資源技術裝備改造升級,深化“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推動再生資源產業集聚區發展。推動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冶煉和化工廢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培育再制造產業,積極推廣應用再制造表面工程、增材制造、疲勞檢測與剩余壽命評估等技術工藝,建立再制造逆向智能物流體系,落實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推進國家與省級再制造產業基地、試點單位建設。

全面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對現有園區循環化改造升級,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關聯度,實現土地、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對省內不同類型的專業化產業園區、開發區加強分類實施和指導,強化效果評估和工作考核。積極配合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爭取更多國家級示范園區。

開展綠色清潔生產行動。啟動1000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行動。創新清潔生產推進模式,實現全省自愿性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統一管理,實施差別化清潔生產審核制度,建立健全差異化獎懲機制。全面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防控行業、產能過剩行業,以及重點行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加大淡水河、石馬河、廣佛跨界河、茅洲河、練江及小東江等重點流域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工作力度,流域內污染企業全面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推進省級以上開發區、產業轉移園、以及電鍍、印染、化工、制革、造紙和電子拆解等專業園區或基地清潔生產,到2020年,園區內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率超過80%。建立對已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的長效管理機制。“十三五”時期,全省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企業超過10000家次。

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支持再生資源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逆向物流網點布局,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各地級以上市逐步建設廢棄物在線回收、交易平臺。鼓勵相關行業協會、企業逐步構建行業性、區域性、全國性的產業廢棄物和再生資源在線交易系統。支持汽車維修、汽車保險、舊件回收、再制造、報廢拆解等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

1234567...11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