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11 公共機構節能重點工作
1、實施綠色建筑行動。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開展既有建筑綜合節能改造,改造面積不少于600萬平方米。組織建設省級黨政機關集中辦公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充分發展示范帶頭作用。
2.創建節約型示范單位。按照“縣縣有示范”的目標,地級以上市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場館等各類公共機構全覆蓋要求,創建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100家,省級節能型學校50家、省級節能型醫療單位50家、省級節能型體育場館50家和省級節能型文化場館20家。
第八節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節能
加快用能方式轉變。加強宣傳引導,倡導能源節約。在農村推動建筑節能,引導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潔低碳轉變,建設綠色低碳村鎮。推廣高效、集約的生態畜禽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降低燃料和能源消耗;積極推廣節水種植技術,建立有效的農業節水、節能激勵機制。推廣農業養殖、種植能源利用一體化的生態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建設1000個畜禽養殖業場大中型沼氣利用工程,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鼓勵使用清潔能源。發展屋頂、水面、荒地等光伏利用;加快廢棄木質資源化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源。推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鼓勵太陽能和生物資源利用技術的普及。進一步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提高農村電網覆蓋面。
第四章 促進重點領域減排,推進污染治理
第一節 強化工業源水污染排放治理
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治理。全面排查手續不健全、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十小”工業企業,依法取締不符合國家或地方產業政策的全部“十小”生產項目,并建立長效機制防止“回潮”。積極推廣低碳新工藝、新技術,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對標活動。積極控制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實施控制氫氟碳化物排放行動方案,有效控制三氟甲烷,基本實現達標排放。分區域、分流域制定實施造紙、鍋爐、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明確治理目標、任務和期限。實施上述行業清潔化改造。2017年底完成401家重點企業的清潔化改造任務。
強化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強化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7 年底完成163家工業集聚區的排查任務,工業集聚區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節約保護水資源,建立節水環保“領跑者”制度,鼓勵節能減排先進企業、工業集聚區的用水效率、排污強度等標準進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7%以上。
專欄12 工業源水污染排放治理工程
1.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2017年底完成363家重點企業的清潔化改造任務,造紙行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等。
2.主要集聚區排查改造。2017年底完成88家主要工業集聚區的排查及基礎設施完善任務。
第二節 強化生活源水污染排放治理
優先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優先完善效能差的污水處理廠收集管網及重污染河流截污系統,同時結合黑臭水體整治、初雨污染控制、海綿城市建設、舊城改造等全面提升污水收集水平。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采取沿河截污、調蓄和治理等措施。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水質超標地區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新建、擴建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須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時投運。到2017年,珠三角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以及淡水河、石馬河、廣佛跨界河、茅洲河流域內城鎮于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練江、小東江流域內城鎮于2020年底前污水收集率達到95%以上。
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著力解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問題,珠三角地區查漏補缺,粵東西北深入貫徹落實《加快推進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實現縣一級污水處理設施與配套管網建設全面規劃、全面覆蓋,到2020年,全省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地級以上市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對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敏感區域(供水通道沿岸、重要水庫匯水區、近岸海域直接匯水區等)、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出水,要于2017年底前達到一級A標準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的較嚴值。新建、改建和擴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全面執行一級A標準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的較嚴值。
專欄13 生活源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工程
1.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20年,新建、擴建污水處理設施規模達到688萬噸/日,其中粵東地區新建規模達到74萬噸/日,粵西地區新建規模達到97萬噸/日,粵北地區新建規模達到82萬噸/日,珠三角地區新建規模達到435萬噸/日。
2.配套管網建設。到2020年,新增配套管網長度達到8755公里,其中粵東地區達到850公里,粵西地區達到974公里,粵北地區達到968公里,珠三角地區達到5962公里。
3.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十三五”時期,全省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規模約為872萬噸/日,其中粵東地區為 44萬噸/日,粵西地區為 52萬噸/日,粵北地區為 60萬噸/日, 珠三角地區為 716萬噸/日。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