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綠色標識認證體系。強化能效標識管理制度,完善綠色建筑、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和認證制度,推行節能低碳環保產品認證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逐步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新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等體系。開展能效、水效、環保領跑者引領行動。加強節能低碳環保標識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虛標企業。
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重點領域第三方污染治理試點示范項目,鼓勵排污單位委托第三方治理單位開展污染治理,對第三方治理試點示范項目給予財政資金支持。推動行業組織發布第三方治理企業的技術力量、項目業績等相關信息,督促第三方治理企業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輿論監督;組織建立第三方治理信息化服務平臺,及時向社會發布污染治理需求信息。進一步擴大環境監測社會化,構建規范有序的環境監測檢測市場。大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對納入國家重點支持或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率先推進PPP模式。
第四節 加強節能減排能力建設
提升節能減排監測監管信息化水平。充分發揮并完善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廣東)和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深圳)在能源計量數據采集與監測及其信息化方面的優勢,全面推進“互聯網+”綠色生態,提升全省節能減排信息化水平。加強能源統計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能耗和污染源減排統計制度,完善統計核算與監測方法。建立健全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節能預測預警機制和信息發布制度,逐步建立交通運輸等領域的能耗統計監測平臺,到2020年,力爭對2000家企業實現能耗在線監測。加強造紙、印染等重污染行業和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構建監測、監察聯動工作鏈。完善執法人員前端移動執法終端配備和后臺移動執法業務管理支撐系統建設,加快省市縣(區)三級移動執法系統的對接和互聯互通,建設集污染源動態監測和項目審批、監管、執法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監管平臺。
提升節能減排綜合監察監督能力。健全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實現重點領域節能監察全覆蓋,加強專項節能監察,建立節能執法監察定期通報制度,強化能源效率標識監督檢查力度。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工作,推動重點用能單位配備和使用符合規定要求的能源計量器具。開展特種設備設計節能審查、新產品能效測試和在用特種設備能效監測工作,嚴格實施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扶持建設一批國內領先的能效測試機構。健全環境監管制度,全面實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全面推進各級環境監管機構標準化達標。落實國務院《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創新環境執法監督手段,應用衛星遙感、無人機拍攝等非現場監控技術手段,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
第五節 推動節能減排全社會參與
推動全民參與。依法公開生態環境質量、資源能源利用、污染排放數據信息。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及時向全社會公布違法排污者名單。完善環保舉報熱線和網絡舉報平臺,建立環境投訴舉報獎勵制度,暢通公眾舉報投訴渠道。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力量,參與環境保護監督,鼓勵環境公益組織依法開展環境公益訴訟。開展綠色商場、綠色景區、節約型校園等節能減排示范試點創建活動,提高全民參與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加大對節能減排領域的技能人才、專業拔尖人才、綜合管理人才的培養,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育基地。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利用互聯網搭建節能環保技術、產品、服務等市場信息交流平臺,定期發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大信息,展示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加強行業自律,完善行業信用評估體系,制訂評定管理辦法和規范。
強化節能減排國際合作交流。依托“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國內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裝備和產品“走出去”。加強與國際先進技術合作,積極引進國外資金和先進節能減排技術與管理經驗,拓寬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的領域和范圍。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加強對本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采取強有力措施,確保各項約束性指標任務的完成。充分發揮省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加強溝通協調,形成縱向聯動、橫向協調的工作機制。
第二節 強化目標責任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各地級以上市根據省下達的任務明確各年度目標,并層層分解落實,明確下一級政府、有關部門、重點用能單位和重點排污單位責任,科學合理確定重點用能單位的能耗總量控制、能效目標和減排指標,并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員、責任目標,建立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快實施排污許可制,建立企事業單位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第三節 加大資金投入
各地級以上市政府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切實保障資金投入,確保規劃各項重點工程順利推進。不斷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不同經濟成份和各類投資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節能減排。
第四節 強化評價考核
建立完善規劃實施的考核評估機制。將規劃主要任務和目標納入各地、各有關部門政績考核和責任考核內容。定期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考核依據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附件:1.廣東省“十三五”各地區節能目標任務分解表
2.廣東省“十三五”節能循環利用重點建設項目
3.廣東省“十三五”減排重點建設項目
附件1:廣東省“十三五”各地區節能目標任務分解表
附件2:廣東省“十三五”節能循環利用重點建設項目
(共44個項目,總投資約205億元)
附件3:廣東省“十三五”減排重點建設項目
(總投資約1399億元)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