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加扎實有力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發展新體制。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清單和企業設立后的經營許可清單,對保留事項實行多證合一、證照聯辦,擴大“證照分離”試點,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圖聯審、聯合驗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出臺國有資本收益管理辦法。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資監管職能改革,完善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監管審計制度。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政府投資條例。建立投資項目“三個清單”管理制度。創新小微企業及“三農”貸款風險分擔機制。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擴大“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和林地使用權確權頒證。推進供銷社和農墾改革。深入推進資源配置體制改革。深化輸配電價、天然氣、農業用水等價格改革。完善礦產資源分級分類管理。推進國有地勘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推動教育綜合改革。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進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統籌推進司法、旅游、文化、統計等領域改革。
(七)更加扎實有力推進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增強新動力激發新活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效益。加強重點產業研究,針對發展需要和企業特點,量身定做招商引資項目,開展精準對口招商。實施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引進事前評估制度和評審責任追究制度,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履約率、入園率、資金到位率和投產率。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8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復制推廣上海等自貿區經驗。實行企業設立“單一窗口”制度,推廣“自主申報、自行繳稅”制度,對符合國家規定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由審批改為備案。全面實行“一址多照、集中登記”,全面推行企業簡易注銷登記。縮短申報退稅審核辦理時限,創新海關監管制度和檢驗檢疫制度。實現與全國各省區市通關一體化和通關作業無紙化。做強重點開放平臺。提升“1+7”開放創新平臺聚集能力。實施開發區培育升級計劃。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辦好重大對外開放活動。深化對外合作。以產業合作為紐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等區域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八)更加扎實有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堅持鐵腕治污。開展污染源普查排查,強力推進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實施重點行業治污減排專項行動,加強城鎮建筑工地粉塵治理,確保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八大水系水質優良率達到94%,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空氣質量穩定改善。筑牢綠色屏障。深入推進綠色貴州建設行動計劃,實施十大生態修復工程,提高造林質量,完成退耕還林477.4萬畝,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發展綠色經濟。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推出大生態產業工程包,創建一批綠色園區和綠色企業,促進以“四型”產業為重點的綠色經濟加快發展。建造綠色家園。加強綠色城鎮、綠色村寨建設,深入開展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推行垃圾分類收集處置,新建一批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0%以上。完善綠色制度。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完善森林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擴大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全面實施“河長”制。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完善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動機制,實現環保督察全覆蓋。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培育綠色文化。啟動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博物館,創建一批綠色文化教育基地。辦好“貴州生態日”活動。鼓勵各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牢牢守住兩條底線,真正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
(九)更加扎實有力做好財稅金融工作,為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保障。管好用好財政資金。著力涵養財源、增強財力,全面落實“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嚴禁稅收空轉和收過頭稅。強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控一般性支出,嚴禁鋪張浪費。制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全面推行績效財政,加大沉淀資金清理盤活力度,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全面推進貧困縣統籌使用涉農資金改革。把對三個民族自治州的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擴展到所有民族自治縣,主要用于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建設。大力推廣PPP模式。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地方金融體系建設,加快農信社改制,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引進7家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圍繞實體經濟、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量身定制金融產品,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出臺地方金融機構考核新辦法,推動地方金融機構帶頭降低利率,優化貸款結構。積極發展地方政策性金融,通過財政貼息等方式為地方發展提供長周期、低利率的資金支持,嚴禁短貸長投。繼續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對簽約項目及時跟蹤督辦,確保落地生效。推動更多企業上市。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強化風險意識,嚴格規范政府舉債行為,多措并舉化解存量債務,嚴控新增債務。強化金融監管聯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十)更加扎實有力加強社會建設,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加快農業人口市民化。完善“人地錢”三掛鉤制度,提高城市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實現居住證制度全覆蓋,新增城鎮人口100萬人以上。千方百計促進創業就業。全面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深入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加強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失業人員、復退軍人、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扎實做好軍轉安置工作。妥善做好改革改制企業職工培訓、轉崗和安置工作。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全面治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升各級各類教育質量。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20所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新增24個縣基本普及15年教育、15個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實現生均教育經費隨學生流動可攜帶。加強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等建設,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加快打造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支持民辦教育加快發展。加強健康貴州建設。深入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黔醫人才計劃、千人支醫計劃,強力推進“百院大戰”,深入開展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強婦幼保健和疾病預防工作。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嚴控政策外生育。嚴厲打擊傷醫和醫鬧行為。加快構建山地緊急醫學救援體系。推動中醫藥民族醫藥振興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強化檢驗檢測,健全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監管體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力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實施民族民間工藝傳承“十百千萬”培訓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加快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抓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充分發揮智庫聯盟作用。完成100個傳統村落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織密社會保障網。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加強未成年人、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關愛保護。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實現城鄉居民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提高基本養老金標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完善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兜住困難群體民生網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貴州”建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防止沖擊社會心理底線、嚴重危害社會穩定的極端事件發生。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加強互聯網管理,凈化虛擬社會環境。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煤礦、非煤礦山、交通、消防、危化物品、在建工地、旅游景區、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防范,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做好氣象、洪澇、地質等災害監測預警和防治工作。積極發展民族等各項事業。抓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制定支持民族自治縣、民族鄉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重視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和后備力量建設,支持軍隊、武警部隊建設和法院、檢察院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司法行政和宗教、外事、人防、參事、檔案、方志等工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