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困難和壓力比預想的大,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克難奮進,付出了艱辛努力。全省呈現出經濟平穩發展、改革有序推進、開放不斷擴大、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全力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認真落實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政策綜合效應,積極主動抓好政策對接,先后出臺貫徹新發展理念“1+19”系列文件以及鼓勵社會投資、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全面推開營改增、實施用電用氣價格改革等政策措施,結合落實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整改要求,加大政策集成,力促落地見效。加強研判精準調度,每月分析研究全省經濟運行情況,逐月通報各地各部門指標完成情況,組織開展項目觀摩活動,及時出臺實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40條”,強力支撐了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狠抓項目投資帶動,大力實施“3341”項目建設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85個省列重大項目完成投資932億元,新建成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項目,項目建設在補短板的同時有力帶動了投資持續增長。結合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謀劃了一批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區域發展等方面的重大項目,為促進投資持續增長創造了條件。挖掘消費增長潛力,大力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培育發展文化旅游、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新消費熱點,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網絡零售額均增長30%左右,高出全省消費增幅20個百分點以上。
二是大力實施脫貧攻堅“一號工程”。認真貫徹中央精準扶貧系列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深入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1236”扶貧攻堅、“1+17”精準脫貧“三大行動”,全面實行“853”精準脫貧管理辦法和“4342”脫貧驗收責任體系,扎實開展“大走訪、回頭看”專項行動,著力提高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加大扶貧投入,重視解決農村產業發展中資金短缺的最大瓶頸,整合投入省級涉農資金568億元,切塊到縣481億元;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223億元,累計達到434億元,惠及96.4萬戶、398.2萬貧困人口。努力補齊短板,建成農村公路2.1萬公里,95%以上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解決26萬貧困戶11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14萬戶;實施國家下達我省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16.1萬人,全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建成58個片區貧困縣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兒園2465所,貧困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6%、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基本實現貧困村動力電、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發展富民產業,實施富民產業培育支持計劃,鼓勵發展特色種植、牛羊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富民多元產業,全省特色優勢產業種植面積3217.4萬畝、新增163萬畝;牛羊出欄分別為204萬頭和1453萬只、同比增長5.8%和8.5%。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在100個貧困村開展旅游扶貧試點,在1641個貧困村開展電商扶貧,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隴南市探索實踐的電商扶貧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特色農產品賣難問題,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而且延伸了產業鏈,促進了特色農產品種植、儲藏、加工、包裝、物流一體化發展,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了有益借鑒,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被命名為全國電商扶貧示范市,其他市縣也在積極跟進。完善保障政策,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由5000元下調至3000元,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病種調整擴大為50種,141.1萬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和特困供養人員實現“政策性脫貧”。制定實施進一步支持全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項目的意見,加快實施國家支持臨夏等民族自治州建設小康社會的若干意見、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我省支持革命老區發展意見,有力促進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
三是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堅決貫徹中央部署,認真落實省委要求,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了一批增活力、添動力的舉措,改革呈現出縱深推進、重點突破的良好態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實施配套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硬任務,分別壓減生鐵、粗鋼、煤炭產能160萬噸、144萬噸、427萬噸;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由年初的26.5個月下降至17.5個月;企業貸款綜合平均利率較年初下降2.67個百分點;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減輕市場主體稅負24.6億元、減負面達98%,減少企業用電用氣成本5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減少2.8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等補短板工作進一步加強。聚焦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省級取消調整下放各類行政審批事項120項、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50項;隨機抽查事項達到市場監管執法事項的70%以上、其他行政執法事項的50%以上;積極推進政府系統政務數據共享共用,加快政務服務網建設,35個省直部門的310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行權。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完成了國家電子招投標試點,省市公共資源交易實現了服務系統互聯互通。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機構編制總量實現零增長。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企業“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登記制度,工商注冊便利化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強力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實施提質增效攻堅戰,完成省屬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13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啟動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員工持股等改革試點。組建成立甘肅金控集團、資產管理公司、黃河財險和蘭銀租賃等一批省內金融機構;新增上市公司2家,白銀集團通過發審會、即將成為國內有色行業首家整體上市的大型企業集團,開創了我省國有大型企業整體上市的先河;“新三板”掛牌企業13家,華龍證券完成股份制改造、增資擴股96.2億元,成為“新三板”創立以來融資額排名第2位的掛牌企業。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面積5267.2萬畝,土地流轉面積1200萬畝、流轉率24.6%。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全面推進國家和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國家建制鎮示范試點,落實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26.7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城鎮化率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44.49%。供銷合作社、農墾、國有林場等改革有序推進。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成功舉辦第二十二屆“蘭洽會”、第六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第七屆中國(甘肅)國際新能源博覽會、2016中國西部國際產能合作論壇等重大節會,中國光彩事業慶陽行暨民企隴上行、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等活動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新開通國際航線7條,國內國際航線增至179條,通達91個城市。開通國內首列南亞公鐵聯運和蘭州新區至白俄羅斯明斯克點對點國際貨運班列。口岸建設取得新突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獲準開展口岸簽證業務、獲批進口冰鮮水產品及水果指定口岸,蘭州鐵路集裝箱場站作為臨時口岸對外開放,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國內第二個內陸進境木材監管區。蘭州新區中韓、中德產業園開工建設,綜合保稅區入駐企業達到206家。與16個國家開展實質性產能合作,酒鋼集團完成收購牙買加氧化鋁廠項目,白銀集團在秘魯建成多金屬尾礦項目,金川集團印尼紅土鎳礦項目開工建設,全省對外實際投資額達6.19億美元、增長4倍。國際友好城市達到57對,境外岐黃中醫學院和中醫中心達到13個、商務代表處增加到9個。組團赴海外參加“四海一家”“歡樂春節”等文化交流活動。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實現貿易額突破100億元、增長8.5%。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