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天津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發布,中國水網摘取與環保相關文字如下:
2016年已完成
改燃供熱鍋爐和工業鍋爐366座,淘汰老舊車16.5萬輛,推進天津港散貨物流中心搬遷,入津特高壓工程建成運行,全面治理城鄉散煤,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提前完成國家規定PM2.5降幅目標任務。扎實推進水污染治理,綜合治理河道13條,完成5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
天津2017年目標
繼續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推動燃煤設施淘汰改造,改燃關停7臺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全面治理城鄉散煤,嚴格控制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污染,關停淘汰落后企業100家,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繼續實施水污染治理,完成53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實施中心城區水環境提升工程,全面深化河長制管理,加強引江、引灤水源保護。全面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搞好城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理,推進環城四區垃圾焚燒廠建設。植樹造林54萬畝,營造大綠大美的生態空間。扎實推進中新生態城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切實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工作回顧
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市長王東峰在報告中說,2016年,是天津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天津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積極有效應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和各種風險挑戰,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圓滿完成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進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
市長王東峰在報告中說,預計去年全市生產總值17800億元,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23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29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3.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1%;節能減排完成年度任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擴大開放取得新突破
市長王東峰在報告中說,我們主動融入重大國家戰略,深度合作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積極主動加強整體謀劃,圍繞中央對天津定位,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加快“一基地三區”建設實施意見,扎實有效推進。積極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與北京市簽署了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未來科技城等一批承接平臺建設;與河北省簽署“1+4”合作協議,啟動實施對口幫扶承德市工作。北京企業來津投資到位1700億元,河北企業來津投資到位294億元,天津企業到河北投資到位400多億元。積極主動推進三省市產業、交通、生態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車,京唐鐵路開工建設,一批“斷頭路”“瓶頸路”順利打通,天津港貨物吞吐量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450萬標準箱,機場旅客吞吐量1680萬人次;三地統一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標準,聯合應急、聯動執法、協同治污力度不斷加大;一批產業合作項目簽約落地,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加快推進。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強與沿線國家投資貿易合作,項目投資增長3.5倍。自貿試驗區90項改革任務全部啟動,9項制度創新成為國家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入區企業2.78萬家,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547家。全市實際利用內外資分別增長12%。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大型活動成功舉辦,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不斷拓展。
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市長王東峰在報告中說,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加快創新型城市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引進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盟30個,眾創空間達到139家。科技型企業發展到8.8萬家,小巨人企業3900家,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200家。研發出大功率火箭貯箱制造等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和產品,1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轉化科技成果485項。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6000多人,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超過3.1%。先進制造業實力進一步壯大,工業總產值超過3萬億元,一汽大眾華北基地、中芯國際芯片等項目開工建設,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十大支柱產業集群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77%。國家中小企業創新轉型三年試點工作全面完成,1.5萬家企業成功實現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水平進一步提升,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新興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電子商務、健康服務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億元樓宇達到200座,服務業比重提高到54%,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現代都市型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減三增”面積超過80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新成效
市長王東峰在報告中說,我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發展新動能加速成長。“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壓減粗鋼產能370萬噸,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任務,盤活空置樓宇440萬平方米,政府性融資平臺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為企業減負近600億元。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出清出讓、混合所有制、上市企業達到482家,民營經濟三年發展目標全面實現,占全市經濟比重提高到48%。金融改革創新加快推進,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跨境人民幣業務等特色優勢明顯增強,新增上市掛牌企業83家,達到220家,企業發行外債規模管理試點獲國家批準。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全年減稅176億元。薊縣撤縣設區,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市級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減少,在全國率先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新增市場主體16.9萬戶,同比增長23%,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日益高漲。
城鄉面貌和生態環境發生新變化
市長王東峰在報告中說,我們堅持依法鐵腕治理環境污染,深入推進“四清一綠”行動,生態宜居水平不斷提升。以燃煤、揚塵、機動車尾氣、工業排放為重點,全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防控,施工工地落實“五個百分之百”管控措施,改燃供熱鍋爐和工業鍋爐366座,淘汰老舊車16.5萬輛,推進天津港散貨物流中心搬遷,入津特高壓工程建成運行,全面治理城鄉散煤,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提前完成國家規定PM2.5降幅目標任務。扎實推進水污染治理,綜合治理河道13條,完成5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實施大規模綠化美化,植樹造林55.4萬畝,新建提升綠化面積2250萬平方米。建成美麗村莊154個,美麗社區180個。深入開展迎全運城市綜合整治,城市環境面貌發生新的變化。
社會事業和群眾生活明顯改善
市長王東峰在報告中說,我們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民生保障力度持續加大,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74%以上,全面完成20項民心工程,新增就業48.9萬人,最低工資標準增加到1950元,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低保、居民醫保補助、困難居民救助標準都有新提高。建成保障房5.5萬套,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1萬戶居民遷入新居,改造農村危舊房屋5200戶,結對幫扶困難村和聯系社區工作成效顯著。公共服務不斷完善,新建、改造幼兒園160所,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達標建設完成212所,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掛牌成立。健康天津建設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效展開,“三醫聯動”改革和“三區兩院”改革試點邁出新步伐,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新成效。安全天津建設大力度推進,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按照“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的要求,認真實施“六查六看”,有效治理重點安全隱患,隱患整改率90%以上。食品藥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得到加強。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設扎實推進,群眾安全感、獲得感持續上升。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