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濟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受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廣西經濟增速下降,“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年均增速將比“十二五”時期有所回落,經濟年均增長 7.5%左右,同時,廣西所處的發展階段和較為粗放的發展模式,迫切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綠色增長”。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利于緩解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更大力度、更深層次地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十三五”時期,國家將進一步突出天然氣在能源結構優化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高天然氣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重;廣西要打造全國清潔能源示范區,能源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目前西氣東輸管線廣西段已通氣,縣縣通天然氣工程正有序推進,天然氣的應用將進入井噴式的發展,2020 年全區天然氣消費總量將達 50 億立方米,規劃新建燃氣加氣站 296 座以上,計劃發展燃氣汽車 5 萬輛以上,防城港核電站的投產運營,光電、風電等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的增長,將有力帶動能源結構加快調整,逐漸實現能源清潔化,有利于從源頭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
四、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加大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更多投向保護生態環境領域,意味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將會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有望提高,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的啟動有望大幅度提高生態建設的投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已經發布,多渠道融資局面可望形成,國家出臺了鼓勵社會資金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受到激勵,大型國有企業攜資金和高新技術進入環保產業,資本市場上環保企業比例增加,為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資金保障。“一帶一路” 戰略深入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進程加快,廣西實現了國家戰略全覆蓋,享有民族區域自治、西部大開發、沿海沿邊沿江開放、革命老區振興等疊加政策,在全國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為從整體上優化資源環境配置和要素布局創造了有利條件。未來五年,廣西將有望由低中等收入向中上等收入跨越,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提升,環境保護的投資能力將持續增強。《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促進投資向生態環保等領域傾斜,同時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模式逐步推進下,廣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投入將持續增加。
五、全社會保護環境的強大合力將逐步形成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優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區亮麗的名片和特有的優勢,同時,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是全區各族人民共同的期盼。公眾對自然生態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公眾對環境公平正義訴求與環境質量改善要求日益提升,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氛圍更加熱烈,參與環境保護的范圍與程度逐步加深,在改變生產方式的同時,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全區各級人民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和公眾在環境保護領域將逐步形成強大合力,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不竭動力。
第二節 重大挑戰
一、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壓力突顯
“十三五”時期,廣西要實現“兩個建成”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需高于全國平均增速才能逐步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然而,廣西屬資源富集的西部地區,發展資源型產業是廣西現階段推進工業化的必然選擇,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增長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原有的落后產能短期內難以全部完成轉型升級,對資源和環境容量的需求不會降低。未來五年,廣西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 54%,將有 460 萬人由農村轉移到城鎮,分別新增城鎮生活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 12.42 萬噸、1.39 萬噸,而城鎮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城鎮開發地區預防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壓力將加大。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健康問題與環境風險正逐步顯現。
二、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的壓力加大
廣西環境質量已處于全國前列,水環境質量位居全國第二,但是廣西部分主要污染物減排壓力尚未完全緩解,新壓力顯現,污染物類型從常規污染物向常規污染和新型污染物的復合型轉變;污染物介質轉變為大氣、水、土壤三者共存,累積型、長期型、復合型的環境污染問題正集中顯現,一部分長期累積的環境污染問題難以短時間內有效根治。冶金、有色金屬、水泥、化工、造紙、制糖等傳統高耗能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短期內難以完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打造石化、冶金、林紙一體化等為主的臨港產業集群和國家級產業基地;珠江—西江經濟帶(廣西)將繼續布局冶金、食品、化工、建材等產業,打造制糖、冶金、有色金屬、繭絲綢等工業基地;并且廣西要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解決 460 萬人口的脫貧問題,堅持發展仍是第一要務。“十三五”時期,廣西的生態環境問題進入多型疊加期,受經濟因素影響,污染治理主體承受力步入下降期,全區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的壓力較大。
三、環境風險防范難度越來越大
廣西沿海地區石化、重工修造船、有色金屬冶煉等海洋產業和臨海工業逐步聚集,海洋環境污染風險增大;部分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以及土壤污染狀況尚未完全摸清,重金屬、危險廢物、持久性有機物污染的隱患短時間內無法根除,仍有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可能;一些企業偷排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非法小企業隱蔽生產轉移污染排放尚未杜絕,極易發生環境事件。廣西環境風險防范的源頭預防、過程控制、事故應急、損害賠償的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區域協作聯動機制尚不健全,環境監管能力仍不能完全適應環境保護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四、生態資源保護壓力不斷加大
“十三五”時期,是全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重要時期,社會對土地資源需求將進一步增大,目前破壞海洋、濕地、森林資源的現象仍屢禁不止;先破壞后治理、邊保護邊破壞的現象還普遍存在;濫捕濫獵、毀林開墾和非法占用林地、農田等行為頻發;氣候異常導致森林火災、農林業病蟲害發生頻繁;林區治安、森林火災防控、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近岸海岸保護、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壓力日益增大。全區未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天然林面積近 239.07 萬公頃,全面保護天然林的任務十分繁重。全區仍有 43 個縣石漠化問題比較突出,石漠化防治任務還比較重。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