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各?。?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軟雅黑, 宋體,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text-indent: 32px;">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地方科技、工信環保等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強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加快煙氣多污染物協同處理技術及其集成工藝、成套裝備與催化劑開發,攻克低氮燃燒和脫硝工藝氨逃逸控制、PM2.5和臭氧主要前體物聯合脫除、窯爐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研發脫硫、脫硝、除塵、除汞副產物的回收利用技術。探索揮發性有機物(VOCs)源頭控制方法,研發推廣吸附濃縮、低溫等離子體凈化、生物法脫臭、光氧化和光催化等末端治理及組合治理技術,在石油石化、汽車噴涂、印刷等行業開展VOCs治理,推進吸附材料再生平臺示范建設。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制度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詳情如下:
“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綠色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是補齊資源環境短板、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為加快將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二五”期間,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產業規??焖贁U大,2015年產值約4.5萬億元,從業人數達3000多萬。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高效燃煤鍋爐、高效電機、膜生物反應器、高壓壓濾機等裝備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燃煤機組超低排放、煤炭清潔高效加工及利用、再制造等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擁有世界一流的除塵脫硫、生活污水處理、余熱余壓利用、綠色照明等裝備供給能力。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涌現出70余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節能環保龍頭企業,形成了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節能環保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務模式得到廣泛應用,一批生產制造型企業快速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
同時,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基礎性、開拓性、顛覆性技術創新,部分關鍵設備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垃圾滲濾液處理、高鹽工業廢水處理、能量系統優化等難點技術有待突破,高端技術裝備供給能力不強。市場秩序不規范,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惡性競爭問題突出,部分地區地方保護現象嚴重、市場競爭不充分,產品能效、水效虛標屢禁不止,部分落后低效技術裝備對中高端產品形成市場擠壓。節能環保服務業違約現象增多,糾紛處理尚未建立機制性安排。制度體系不完善,節能環保標準建設滯后,稅收優惠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綠色消費缺乏有力引導。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是我國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我國資源環境形勢嚴峻,有世界上最強烈的環境改善訴求,有最大的節能環保市場,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大有可為。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和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做好存量的綠色化改造和增量的綠色化構建,提升經濟整體的綠色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更大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立足發展階段和現實國情,以解決突出資源環境問題為導向,以提高節能環保供給水平為主線,以創新為驅動,以重大工程為著力點,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優化市場環境,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源要素充分、有序投入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節能環保產業的快速、提質、創新發展,為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可靠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以節能環保領域科技創新為核心,強化產學研用結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更新換代。推動商業、服務、管理模式創新,滿足多元化、個性化市場需求。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脫穎而出,提升節能環保產業供給質量和水平。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節能環保產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規范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平等準入、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政策扶持,打破隱形壁壘,強化監督管理。
堅持重點突破。以系統節能、水氣土環境污染治理、尾礦資源化及工業廢渣利用等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為重點,有針對性的加強關鍵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研發攻關,提升節能環保產業對解決重大資源環境問題的支撐能力。
堅持開放共贏。堅持 “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鼓勵外商投資,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結合“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綠色對外援助等,支持我國節能環保企業參與全球生態環境保護事業。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制度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