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北京雁棲湖畔,由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與平安銀行聯合主辦,交科院科技集團和平安銀行交通金融事業部承辦的“金融暢想演繹交通新征程——PPP與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高端對話”研討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以下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投資司副司長、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領導小組成員韓志峰在“PPP與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高端對話”上的發言(根據講話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尊敬的翁部長,趙黨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這一次“PPP與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高端對話”,也想借這個機會,把我自己從事PPP工作的體會跟大家做一個分享。我想分三點來講。
第一,交通運輸領域發展空間依然廣闊。這一點剛才翁部長已經做了很好的闡述。大家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交通運輸領域是首先開放的領域之一,所以這導致了交通運輸行業快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五縱五橫”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已經基本貫通,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基礎設施、基礎裝備和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明顯改善,交通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擴大有效供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我們國家的交通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人均占有量、擁有量還是很低的。例如我們國家高速鐵路的營業里程、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從絕對量上來講都位于世界第一,但是我們人均的鐵路里程只有美國的12%,只相當于G7國家平均水平的15%,我們人均公路里程只有美國的16%,相當于G7國家平均水平的24%。所以,隨著我們國家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的交通基礎設施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仍然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需要加快補齊。因此,加快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建設,補齊交通運輸的短板,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同時,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隨著三大戰略實施,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國際產能合作深入開展,交通需求呈現出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征。一些新的交通運輸模式不斷涌現,比如說這幾年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高速鐵路快速發展,通用機場也出現了很好的發展趨勢。另外,市郊鐵路、城際鐵路等等,也是成為鐵路建設的一個新的亮點。
為了更好地適應這種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業態模式和新的市場需求,需要加快發展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交通運輸方式和服務,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的供給服務能力和水平,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交通運輸領域是推廣PPP模式的重要領域。大家知道,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普遍的特征,投資規模大,運營期限長,僅僅依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剛才翁部長講話當中回顧到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80年代開始,為什么我們的高速公路發展?就是在投融資體制上做了創新。發展到今天,我們也想進一步加快補齊交通運輸設施的短板,就需要進一步深化交通領域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利用PPP模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
從國內外情況來看,交通運輸領域的項目回報率適中,也是非常適合采用PPP模式的。在我們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公路和交通基礎設施率先開展了引入BOT的試點,引入社會資本和外商投資,發展到今天,仍然是應用PPP的重要領域。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了PPP項目庫,今年前不久我們向社會公開發布了第一批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PPP項目,這當中交通運輸項目有373個,數量占比是30.25%,合計總投資規模達到14793億元,占比達到69.07%。
國家發展改革委去年向社會公開推薦了兩批PPP項目,從我們最近的統計來看,第一批推薦的項目已經簽約456個,這當中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有75個,占比16.45%,總投資達到了4959億元,占比是75%。
第二批PPP項目已經簽約了140個,其中交通基礎設施項目39個,占比將近24%,投資規模占比達到了69.6%,第一批是75%,第二批是69.6%,大家可以看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數量不是很多,但是投資規模卻遙遙領先。
從國外來看也是,交通基礎設施領域也是推廣PPP的重要領域。以美國為例,美國現在PPP推進的項目并不是很多,但是在這些為數不是很多的PPP項目當中,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占了很大的比重。根據我們掌握的最新情況,美國共有24個州的104個公路項目采用了PPP模式,這個占美國所有PPP項目比重達32%,位居前列,緊隨其后的是鐵路和機場項目。以法國為例,法國大家知道推行PPP主要是特許經營模式,去年的8月底、9月初,我們曾經先后前往英國和法國學習他們的PPP推進經驗。根據我們的了解,在法國大約1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當中,8500公里的高速公路采取了特許經營模式。無論是從國內外經驗來看,還是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初到今天來看,交通基礎設施領域仍然是、將繼續是推進PPP模式的一個主戰場。
第三點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交通運輸領域推廣PPP模式個人的體會和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鼓勵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進入。
剛才正式開始之前有一個宣傳片,那里面提到了2014年國發60號文件,《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我本人是這個文件的主要執筆者,一是非常高興看到我的工作成果在這兒得到反映。二是想借這個文件說明,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引入社會資本,推廣PPP第一要務仍然是繼續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向各種類型的社會資本開放,這個是我們以往在高速公路建設迅速發展的重要法寶之一,也是今后重要保障之一。
但是在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當中,改革開放的力度是不一樣的,有些領域已經向社會資本開放得非常廣泛,但是有些領域相對緩慢,所以這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會資本進入。比如說我個人覺得,我們的鐵路運輸現在改革開放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好為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建設領域,進入高鐵建設領域,進入城際鐵路建設領域提供方便,便利。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就要進一步突破所有者限制,充分發揮各類投資主體的優勢,鼓勵民營企業、外商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平等參與PPP項目的競爭,要合理設定投標的資格和評標的標準,消除隱性壁壘,保證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此外,還要積極鼓勵保險、基金等各類長期金融資金以股權投融資方式參與PPP項目,降低項目的財務負擔和債務風險。
二是適當延長運營年限,保障社會投資者的合理收益。
雖然我們現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任務仍然繁重,項目數量仍然眾多,但是從結構上,從地域上的變化,以往可能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在經濟發達的地方,東部地區,沿海地區。但是現在大家可以看到,特別是包括鐵路,包括公路,都在向中西部傾斜。大家現在看到,高速公路建得最多的云貴川西南地區,鐵路也是一樣,現在國家發改委安排的鐵路叫中西部鐵路,東部不是沒有,但是相對數量也很少。帶來一些問題,這些地方相對來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于東部地區,人員數量相對比較少,車流量也比較少,收益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會阻礙社會資本的進入。當然我們可以采取政府兜底,這個兜底并不是兜固定回報的方式來吸引,但是這么大規模的建設,僅僅只靠政府兜底也是遠遠不行的,政府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對于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是不是可以考慮適當延長運營年限的方式,來提高社會資本的回報,增強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我們去年到法國考察,法國的高速公路項目,他們的運營年限普遍在四五十年、五六十年,甚至更長達到七八十年的,這種交通運輸項目特點就是投資規模大,但是前期投入比較高,你讓他運營二十年和運營四十年,投資回報肯定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現在發展到今天,我們也想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延長交通項目運營年限已經勢在必行。
第三點,完善社會資本退出機制,積極探索推廣資產證券化。
交通運輸項目投資規模大,運營期限長,社會資本進入之后,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如果你讓他去運營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他永遠不退出,這個時候有時候也很難。在這個期間,客觀的經濟形勢會發生變化,一個企業他的經營方向會進行調整,需要保持一定的資產能動性,只有這個資產能便于交易,有一個比較便利的通道,他進入這個領域的積極性才會相應提高。
我們搞PPP是要搞長期運營合作,首先要樹立長期合作信心,也要為社會資本的合理退出探索提供更多的方式和途徑,所以我們覺得要完善交通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投資退出機制,可以依托各類產權、股權交易市場,探索項目金融權、收益權等資產證券化,提高PPP項目收費權等未來收益的變現能力,增強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流動性,提升項目的價值和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是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增加項目運營收入。
現在我們更多的交通運輸項目多是往中西部地區傾斜,我們要采取各種方式,除了延長年限,政府兜底之外,還要采取更市場的方式去挖掘項目本身的商業價值,提高它的商業盈利能力,不要把希望依靠在過去單一依靠客流量的方式。比如說沿線停車場的開發、休息區的開發、廣告資源的充分利用等等,采取多種方式,提高項目的回報水平,吸引社會資本參加。
五是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對接,拓寬項目的融資渠道。現在有一個詞叫“資產荒”,一方面大家說很多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進入不到實體經濟;另外一方面,從金融機構來講,不是我們不想投資,不是我們不想貸款,是因為我們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為什么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可能跟現在我們經濟進入新常態,整體的投資回報率的下降有關系。我覺得有時候也與我們金融機構和項目之間,我們地方政府之間、行業部門之間這種互相的溝通、了解有關系。有時候我們對一個事情不了解的時候,決心就不足,下不了決心去投資。但是作為政府來講,把我們的政策制定出來,也需要加強宣傳,讓金融機構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意圖,了解我們的規劃,我們的用意,背后的前景,幫助金融機構下定決心去投資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從去年開始提出來我們在投資管理方面要從傳統的只是投資管理向投融資管理轉變,在機構設置上,投資司專門設立了投融資處,主要職能之一就是和金融機構對接,我們已經與50多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基金建立了投融資合作隊列機制,主要是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把我們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向金融機構做介紹;二是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三是大家加強溝通、加強交流、形勢分析、政策建議等等。前不久我們也注意到,交通運輸部和十多家金融機構召開了戰略合作座談會,加強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交流,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開始,我們想進一步加強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對接,加強雙方的溝通交流,在溝通交流過程中探索開發出更加適合交通運輸領域PPP項目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有利于金融機構更好地參與到PPP項目建設當中來。
以上是我個人三點不成熟的看法,謝謝大家!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