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在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及外部授課時認為,中國經過三個成功企業家的時代后,互聯網化、國際化、資本化、生態化成為發展的大勢,這也是環境產業的大勢。選擇未來的產業風口時,一定要順應大勢、相信大勢,不與大勢較勁。
本文根據傅濤授課內容整理。
時勢造英雄,中國的企業經歷了三個時代,以海爾、聯想、格力為代表第一代制造業企業時代;以三萬(萬科、萬達、萬通)為代表的房地產時代;以BAT企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及樂視、小米后起之秀的互聯網英雄時代。下一個時代又會是什么?現在的趨勢正在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即“四化”,就是互聯網化、國際化、資本化、生態化。“四化”改變了我們的商業規則,整個商業世界的基本要素正在被重構。
“四化”正改變著我們的時代
互聯網化互聯網的發展,讓很多合作不再是非此即彼,讓很多庫存可以清零,而這個世界的清零,造成我們世界能源與物質的富余。
現在商業都是基于信息對稱之下的商業,你就必須有獨到之處。原來商業都是基于信息不對稱,基本供不應求,現在我們的信息對稱,供大于求。互聯網的本質是改變了時空,讓我們的空間加大,讓我們的時間變快,互聯網的存在使世界的變革加速,并且存在不確定性。
國際化在互聯網推動之下,國際化更是一個大勢。國家與地區越來越多,表面上看,行政在分割,宗教在興起,種族在強化,但經濟是一體的。馬云說:“一切商務最終是國際化的”一切的細分市場,小眾市場都是基于全球的,因為只有基于全球的,你才能賣出去。原來沒有互聯網的發展,沒有傳播,也沒有國際化的背景,一個小眾市場是不可能被做得很大,根本不可能做專,所以都做成了多元化。現在因為國際化和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整個競爭都是基于國際層面的。
另外,國際化讓我們的技術引進也在變化。技術研發的周期發生了變化,原來可以給你一個封閉的時間,從頭研發一個技術,十年磨一劍。現在,我們跨國界、跨行業的技術,成為我們技術研發的主線,是因為時空發生了變化,互聯網改變了時空,改變了國際化的視野。
資本化是用一個標尺來恒定價值,資產貨幣化、產品貨幣化到現在的人才貨幣化,這個貨幣化是大勢。貨幣化以后,其中一個標準就是交換,交換的推動因素是什么?是勢能,資本在這賺的錢多,它就往這流,賺的錢少,它就會流走。現在都認為環保有市場,勢能特別大,所以資本都往我們這流,不管是不是賺到錢。所以我們很多環保公司說干了十幾年,沒掙到錢估值也很高,是因為有人相信你的未來,因為資本已經連通了,這是虹吸現象。資本化的本質,是讓所有的價值連通,按照一個標尺來進行運作。這就是我說的資本化。
國際化、互聯網化、資本化是三個聯合的推手,沒有資本化就沒有流通,國際化的流通本身是靠信息和資本來推動的。而對我們現在的環保行業來說,資本是未來發展的紅利。同時資本也加大我們創新的工具,你可以二十年、三十年用預期直接變現來做創新,來做客戶研究,跟你直接用自己現在的現金來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資本化對我們現當下的環保產業來說是必然的。怎么進入資本市場,并非所有的大家都是一樣的。我說好的企業是業務和資本雙輪驅動的。
生態化企業之間,原來是價值的孤島,原因在于我們是很多企業是末端產業。你有上游下游之間的那種關系,只要連接順暢就可以。現在所有的工業環節都是網狀的,環保也是這樣的。原來行業減量就是根本目的。現在實際上環保已經成為新的價值增量。生態化,不是簡單的資源化,資源化是生態化的范圍,資源化是盡量的重復利用,其實生態化更多的是一種再創造,是融入生態。環境問題產業的生態化,我們有雙核心增量的理論,發揮核心價值,保護核心利益,再創造增量。每個企業之間可以攜手創造增量,尤其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尤其在環保領域,在一個生態化體系非常縱的領域,是需要這樣的發展。
“四化”的即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未來也是創新驅動的時代。創新時代談的不是競爭,是生態,是合作,是共贏,是更好的發展。
如何抓住未來的“風口”?
“四化”改變著現在,也連接著未來。抓住未來大勢的核心是找風口領域。
如何找?一是對大勢的判斷,二是對行業的判斷,三是你的判斷會得到資本的認同,要相信大勢,不與大勢較勁。
對于環境治理來說,重點要分析政策,環保行業是政策主導性行業。五年之內不應該被四大趨勢所顛覆。環境產業在“四化”推動之下,我們的格局同樣在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變化。這個變化動力來自于兩個,一個是我們經濟形勢的變化,“四化”影響了世界,不光是影響中國,也不光影響環境產業。另外一個是中國習李新政,改變了我們原來環境產業已經很習慣的一些根基。我們所有的政策這兩年都比過去十年來的新,產權、價格、投資、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環保政策都重構了。只有深刻理解這些,才能洞悉市場的未來。
以現在市場上的一些企業為例:碧水源選擇了市政污水的提標改造這個風口。現在看一級A是城市必須的,但在五年以前是有爭議的。碧水源堅決的選擇了這個領域。他很大一部分成功因素是選對了領域。如果選錯了,多牛都做不起來,所以不能與大勢較勁;北控水務初期實際趕上了市政污水處理建設缺錢時期,憑借融資成本低單一要素,在一個細分領域騰飛了。面臨新的環境,又有新的選擇,單一靠資本的優勢已經落伍了,所以北控水務也需要創新,需要一種新的發展;博天環境趕上了煤化工,并在煤化工領域發展得非常快。現在面臨沖擊了,他們也在調整,這個風口過去了,你能長出翅膀,就掉不下來,相反會摔得會很慘;再如E20環境平臺,以前不是風口,環境產業從來都是偽產業。而我們16年堅持一個宗旨,要把環境產業做成支柱產業。從前年開始,環境產業有點向支柱產業進發了,我們趕上了大勢。為什么我們這幾年發展的快?因為大勢不給你風,你根本就飛不起來。我認為所有偉大的公司商業模式第一要素是找風口,如果不是風口,你多偉大都做不起來。雷軍、馬云他們就那么了不起?他們是第一批趕上了風口,所以要選擇有未來的風口。
我最近還和人說,人類所有想到的事情,古人所有想到的事情,其實都實現了。現在我也認為人類只要能想到的事情,最終都能實現。我們古代神話哪些事情沒有實現?所有科幻小說的東西只是實現的早晚問題。這里頭都是大勢在作用。包括現在的馬云、馬化騰在內能夠生存下來,這批很厲害的人,他們確實也在風口上。要做成偉大的公司是要把握未來的,在大浪淘沙之后能活下來的一定是在未來的主角上。
有一本書叫《必然》,是凱文?凱利寫的,他在回答世界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是什么樣的。我們對四個趨勢的理解。其實也是從必然的一個反推。《必然》這本書挺有價值,它構建了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人的交易方式,人和自然的關系。
找對了風口,第二個要選擇的則是未來有流量的領域,即我說的細分領域。具體到我們的環保,就是現在還不錯,未來更有市場的細分領域。我們認為未來的環保產業應該會有300個細分領域,每個領域的市場空間至少50億元起步。
第三是你的選擇要跟資本的眼光同角度,如果你的選擇不能讓資本理解,選擇就是錯誤的,需要重新選擇。因為資本是唯一連通未來、實現變現未來的一個伙伴,是變現未來的伙伴。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