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及外部授課時,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強調,在供大于求的社會里,企業的價值在于連接,連接的價值大于創造。本文根據授課內容整理而成。
現在整個社會是供大于求的時代,在此邏輯之下,E20提出了新價值理論:價值并不是完全由勞動創造的,企業不是創造價值的核心,而應該去連接價值。在供大于求的社會里,未來的價值取決于連接,企業的價值在于連接,連接的價值大于創造。
只有勞動創造價值是工業社會的提法,現在創造價值的不僅僅是勞動,社會中大部分價值并不是勞動創造的。以石油為例,石油的價值實際上是幾億年前的大自然創造的,并非完全是由勞動創造的,人類的勞動只是把它挖出來。諸葛亮借東風,不管故事是不是虛構的,諸葛亮核心的勞動是算準了時間,東風并不是他吹的,是自然吹來的。霧霾治理,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巨大,無比辛苦;一場風吹來,霾消云散,誰的功勞更大呢?污水處理也是一樣,生物處理工藝是生物自己在那兒生長,人類的勞動是建造池子,給出成長的環境。
工業文明時代,社會封閉,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現代社會,互聯網的發展,國際化的發展,資本化的發展,世界資源一體化的發展,社會資源在重新分配,已經不再是單獨的封閉式的,是完全貫通的。這時候,企業的核心就是連接價值,你標識這個價值是你的,那么這個價值就是你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的價值是連接,企業的價值同樣是連接。跑馬圈地,你把那塊地圈下來,那塊地的價值就是你的,關鍵是你怎么做到跑馬圈地。再以石油為例,石油的開采成本也許每桶只有10美元,如果你賣成了30美元,甚至以前是130美元,多余的利潤是因為你連接了價值,并非是你創造了價值,石油的價值是幾億年前的自然創造的。好公司的價值并非是企業創造的,也不是勞動創造的,企業所做的工作是為了連接價值。
企業是勞動的組織者,是自然和社會價值的連接者。例如百度知道,很多信息都是用戶自己貼的,但是所有權是百度的,百度的核心工作是建立平臺,維護平臺。現代社會新的價值觀,是從工業性的價值觀跳到生態文明的價值觀。如果你的工作成果全部都是用員工的勞動創造的,你一定競爭不過別人。一個不能“不勞而獲”的公司是沒有前途的,一定要有一部分“不勞而獲”的工作成果。
過去社會的價值取決于稀缺,而在供大于求的社會里面,未來的價值取決于連接。未來已經很少有孤島,每個企業都是社會中的一員,企業間的價值連接越來越緊密,末端治理也并非是價值的最終環節。環保在最初是做末端治理的,是保姆行業,沒有真正創造增量價值,只是把工業客戶和城市客戶的麻煩去掉。在生態化的體系中間,環保不僅僅是減少麻煩,不再是價值的斷頭方。生態循環會產生價值的增量,有的企業可以把固體廢物當作原料,進行分類,添加物質,產生新的價值,這是物質的生態化。還有產業鏈的生態化,各個環節都是新的能源和物質增長的起點。
工業社會早期是創造價值,到現在供大于求的社會,當大部分物質都多余的時候,連接才是未來好環境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環境企業創新的核心是連接生態價值。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