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水十條發布并落地以來,水環境的治理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水務行業也迎來了黃金發展機遇期。
6月7日,新華網特別邀請中信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郝維寶,就如何打造環保水務領域領軍企業這一話題對其進行了專訪。
客戶信賴就是最好的榮譽
隨著市場占有率的快速提升以及憑借技術上的優勢, 中信環境技術近年來還取得很多榮譽。“在行業里面我們獲得的榮譽相對來說也還是比較多的,比如我們承接了很多業內比較大的標桿性的項目,如我們2010年投入的10萬噸/日廣州京溪地下凈水廠,這也是當時第一個投入實際運營的國內最大的地下污水處理廠;2012年投入運營的15萬噸/日遼陽中心污水處理廠,2014年投入運營的20萬噸的福州洋里污水處理廠項目;以及2016年6月份投入運營的75萬噸的成都的3、4、5、8污水處理廠,這些項目都是我們技術實力的展現。同時我們在業內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且獲得了一些榮譽。 比如我們在中國各地運營的大概近百家水廠里面,其中望塘水廠獲得全國十佳達標單位等,孟州水廠或“全國優秀達標單位”等榮譽稱號。整體來說我們公司的技術和運營管理水平獲得了當地政府和客戶的信賴和廣泛的認可。”郝維寶稱。
走出去一直是企業躲不開的話題,而國際化也是中信環境技術的重要戰略。“ 首先我們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其次在中信控股收購中信環境技術完成之后,我們還可以結合中信集團的整體優勢,發揮內部資源的協同優勢。大家可能都知道,中信集團是一個跨行業的多元化的跨國企業,在金融領域有中信證券、中信銀行、中信信托等實力突出的金融機構,金融牌照齊全,同時在非金融領域我們也有一大批企業,在市場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們在資源能源、機械裝備制造、工程承包以及在節能環保等行業的比較優勢還是非常突出的。”郝維寶稱,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集團內部的行業分布廣泛、渠道眾多、資金雄厚、資本運作的實力以及行業支持等方面的協同優勢,協助中信環境技術開發國內的資源,同時也根據我們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方略,在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各地進行國際布局和業務推進。
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綜合環境投資企業
對于公司的技術優勢及獨特性。其稱,“中信環境技術的優勢主要是體現在膜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上面,中信環境技術主打的是膜法水處理技術,尤其是膜生物反應器(MBR),中信環境技術是這個技術的發明者,公司擁有30多項核心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專有生產技術和產品技術設計等一系列知識產權。可提供系列浸沒式膜產品和壓力式膜產品及其集成膜系統,同時為世界知名企業提供OEM產品訂制服務,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熱致相轉移及溶劑相轉移制造技術的超微濾膜制造商,也是唯一一家能根據客戶不同性能要求量身定制膜產品的公司。在新加坡建有國際一流的膜研發中心,擁有國際一流的博士后以及團隊專家,在中國綿陽、南通、北京等地設立了世界先進的膜生產基地,團隊力量很雄厚,技術儲備很雄厚。”
“目前中信大概涵蓋了五十多個行業,基本上每個行業我們都能成為其中的一個領先者或者說是佼佼者。”對于中信的未來郝維寶信心滿滿,“對中信環境投資集團來講也不例外,我們也是希望在三到五年的時間之內,通過中信的品牌優勢、整體的業務布局、資本運作和內外部協同的資源和渠道,爭取把中信環境以及中信環境技術在內打造成在細分領域排名前三到前五的綜合的環境投資企業。”
“ 在水務領域我們目前根據市場的情況側重于水處理,主要是工業廢水和市政廢水的處理,我們收購的中信環境技術公司在工業污水處理和市政污水處理方面有非常明顯的技術優勢,我們也希望在工業污水和市政污水處理方面雙管齊下,爭取在“十三五”期間把在工業廢水方面的領先優勢繼續擴大,同時在市政污水處理領域也快速擴大我們的市場規模。”郝維寶表示。
借技術優勢布局水務領域全產業鏈
“中信集團一直是咱們改革開放以來的窗口,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金融和非金融混業經營的、多元化的大型國企。中信集團在這幾年對節能環保特別重視,也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環保方面的投資公司,即中信環境投資集團公司,我們于2015年控股收購了新加坡的一家環保上市公司,也就是現在的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水務投資、工程建設、運營管理、高性能中空纖維膜研發制造。”郝維寶稱。
對于“十三五”期間公司有哪些發展規劃,在環保領域如何發力?郝維寶表示,“十二五”末我們控股收購了新加坡的這個上市公司后,目的是為了實現中信環境在環保領域發展的規劃,中信環境投資集團在環保領域的布局主要有三個大的板塊。一是水務板塊也包括流域治理這個細分領域;一是固廢、危廢、土壤修復業務板塊;再一個是節能服務這個板塊。收購的新加坡上市公司是在水務領域的布局,希望借助中信環境技術的技術優勢在水務領域培養我們重要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為一體的綜合平臺,爭取在整個“十三五”期間把中信環境投資集團在水務領域的布局做到比較完善的布置。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