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環境保護》雜志社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論壇”在北京舉行。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發展經濟學系主任曹和平在論壇上就“經濟新常態和環保新常態下的投融資機遇”作了精彩演講,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投融資機遇中的投資和融資
要探討環保產業的投融資首先要了解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概念。投資即所有權的過戶;融資是資本品的變形,把貨幣資本品變成股權資本品,把股權變成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把用股權換來的工作團隊組織起來,整合資源,形成改進型的科技產品,銷售到市場上去,換回更大的銷售額度。這個把股權變成工作崗位、把工作崗位變成有價值的產品、把有價值的產品通過市場上銷售又回到貨幣資本的過程,就是資本市場上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全部內容。融資是非常困難的,進入退出托管置換,各種各樣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中介,用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組合的票據連接變成銀行間市場里的表外業務,用可認同的票據價值,換回資本品。這意味著要在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達到不加懷疑的信任,這就是融資。
環保產業投融資要有新思想
中國每年放棄大量的太陽能,轉而去開采有限的化石能源,如果我們的上一代人能使用一個平衡的能源系統,即達到太陽能源和化石能源使用的平衡,現在我們的環境一定會更好。如今,中國的經濟新常態從8.5到11.5高速增長區間,向6到8.5中高速增長期間邁進,環境污染需要改進的不僅僅是環保產業傳統板塊,還有傳統產品,但這并不是一個短期內可以實現的目標。中國的GDP在中高速增長下很可能還會出現問題,我們社會流、商品流是我們的總額和投資都在下滑。河北在2014年、2015年減掉了6640萬的鋼產能,鋼的產能變成后續加工乘10倍的GDP不是輕易可以彌補的。如果環境空氣能源給我信息起來的話,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阿里巴巴的首席執行官馬云,他在支付寶和余額寶上開戶的數量達到2.5億戶,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為全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新的體系。環保產業的投融資也要不斷創新思想,成為國民經濟體系新增長“三駕馬車”的基礎動力,而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
對環境產業投融資機遇未來的展望
長江的閩江段常年泛濫成災,成都市計劃計劃在青神縣建立一個7公里的導水河,并修一個變電站,政府把這個項目批為長江基礎建設項目。這個項目計劃需要7億,而青神縣財政只有1.5億,這就需要一種PPP模式,即公共部門和民間部門聯合形成的一個項目綜合性的投融資平臺。把導水河修好以后,沉沙蓄洪管理29年的運營權以特許經營授權的模式形成央企,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和項目平臺的起步公司,三家先形成項目平臺公司。通過平臺公司的運營得到7億的建設費用,這個項目便可以順利開展。PPP模式可以有效地減少財政負擔,是環保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投融資在環保產業中的增長潛力是無限的,但目前銀行間的表外業務,由于基礎牌照嚴格限制,拒不執行去年5月9日中共中央關于改革的九條,地方資本市場和PPP的投融資基礎牌照一直不改。希望公眾能呼吁銀行適應經濟新常態,向具有思想家頭腦的管理方向邁進。
編輯:曲宏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