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建言兩會】限制“污泥土地利用”合情不合理

時間:2015-03-05 09:32

來源:E20環境平臺

評論(

編者按:為聲援兩會,發出環境產業聲音,E20環境平臺聯合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中國環境報、上海環境院,征集兩會建議,得到了媒體和行業的積極響應。以下為中泥華農(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馮恩利的“兩會”建言全文:

國家正在研究的“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里,談到污泥污染防治問題,依然以“禁止性條款”限制污泥的土地利用,“未經處理處置達標的污泥不能用于農田”。雖然這個殺威棒不是棒打天下,但卻讓我們這些從事污泥土地利用的研究者和推廣者感覺力不從心。對此,借力“兩會”之強勁東風,針對“污泥土地利用”建言如下:

一、限制“污泥土地利用”合情,但不代表合理

1、從哲學方面分析。哲學上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要輕易對尚不確定新生事物予以拒絕和限制,要遵循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符合“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對待尚不能定性的污泥土地利用,政府很難一步到位,但也不要“因噎廢食”。

2、從鼓勵發展新技術方面來講。“禁止性條款”會從思想上、精神上削弱研發者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更會誤導污泥土地利用的廣大顧客和市場。

3、從“道法自然”循環規律來說。“亙古有之,自然之道”,在微生物世界中,或者是自從有生物體開始就有污泥,就有了循環問題。“污泥來自污水,污水來自糞便,糞便來自食物,食物來自土地”,污泥與土地之間本就存在天然聯系,污泥本源還是在土地,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入土為安”,符合天然的循環規律。

4、從“生態法則”上來評判。污泥中含有豐富的各種養分,有機物含量一般達到30—75%。從生態和戰略角度講,有機物不是廢物,應該是以有機物碳的形式歸還土壤。巨量污泥的不正當處理正在慢慢造成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有機質的流失。東北的黑土地變成了黃土地,華北的黃土地變成了沙土地,就是有機質流失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5、從資源、能源利用上來考慮。污泥的焚燒、填埋及不合理處置,是巨大的、令人寒心的“資源浪費”!

二、倡導“污泥土地利用”既合情又合理

以我公司為例,通過零添加輔料、利用“NS益生菌群”微生物發酵工程,徹底將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制成復合農業部標準(NY/T798-2004)的復合微生物肥料,最終實現“資源化”利用,意義顯著。

1、生態價值。

有機質得以循環利用,維持土壤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避免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減少生活和工業污泥對于土壤的損害,可補充、替代、控制農業污染源,比純化學肥料降低250%以上排放和產業鏈減排;明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加速土壤微生物生長繁殖,提高土壤活性,增加土壤抗逆性,防治病蟲害發生。

2、社會效益

降低因污泥填埋、有機質流失導致的不可逆的、日趨減少的土地面積;避免土地及水環境二次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農業產業化持續發展,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污泥資源循環利用,符合未來低碳發展方向。

3、經濟效益

替代焚燒、填埋方式,避免二次污染的同時,節省大量的能耗和土建成本;提高作物品質,降低亞硝酸鹽,有利食品安全;提高保肥保水能力,促進作物生長,增加農產品產量;促進我國復合微生物肥料使用量,保護土地,降低農產品成本。

三、建言

從國外污泥土地利用情況來看,美國及歐盟大多數國家污泥農用是污泥處置的主要方式,處置比例均在70%以上,亦經歷了由隨意施用到嚴格、安全環保施用的發展歷程。

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城鎮年污泥量將達到6000—9000萬噸,如何有效處理日益增長的“環境殺手”,已成為我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霧霾和大氣治理問題的浮現,開始為污泥的“火化”降溫,污泥焚燒不僅消耗大量能源,也產生大量細顆粒飛灰;填埋所引起的病原菌傳播、地表水二次污染及不可逆的土地侵占也被人們所質疑;而污泥建材利用,其能耗明顯增加、污泥摻量偏低(10%)、成品率下降、生產成本倍增、無害化穩定化不徹底、燒制過程污染排放嚴重等問題顯而易見。所以,要真正解決我國的污泥難題,回歸自然、土地利用是毋庸置疑、不可回避的現實!

當前的污泥污染頻發,面臨消滅和利用的博弈;對污泥的態度,則取決于“有機農業”和“化學農業”的博弈。我們深諳污泥處理處置目前現狀,更理解政府對于“污泥土地利用”的謹慎和擔憂,但我們堅信:土地利用將是污泥處理處置的主要發展方向。中國政府在污泥方面雖然開了一道門縫,但我們沒有感覺到陽光,為此,作為戰斗在污泥前線的主力軍,在“污泥土地利用”方面,我們建議:

1、期望出現“鼓勵性條款”。以引導、倡導污泥土地利用領域向更加科學、先進方向深入,促進“污泥土地利用”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2、突破“污泥土地利用”瓶頸效應。制定相應的“污泥土地利用”產品標準及施用標準,放寬土地利用市場空間,明確行業歸屬部門,暢通管理、協調、監督等各環節工作;另外,在污泥最終利用或處置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污染物限值、管理操作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等方面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

總而言之,在“污泥土地利用”方面,可以嚴格按照污泥“四化”要求設置高門檻,但不能不讓進。

此致,敬禮!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