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聯合主辦“2013(第七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金鐸女士分享了自己對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思考和建議,她介紹的瀚藍環境固廢綜合處理案例得到了與會嘉賓的熱議。
以下是現場發言實錄:
南海發展2000年上市,今年12月10日改為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從南海發展上市到今天的更名,反映了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歷程。在這里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環境服務業的思考、探索和建議。
圖為 瀚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金鐸
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機遇和方向
環境服務業服務的對象是政府主導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需求。另一類是企業運營過程中由于環保約束性治理的需求帶來的服務是對企業進行服務,一般體現在第三方治理。環境服務業的內容,從水環境治理和凈化,到大氣環境的治理,生活垃圾、污泥、餐廚、資源回收利用,土壤治理,噪聲的治理等等。環境服務業的鏈條包括環境咨詢服務,環境設施設計建設運營,環境技術開發,環境評價服務,和環境金融服務。
環境服務業本質是公共服務。它對應的服務對象并不是直接的環境結果的承受者。比如說生活垃圾的處理,很多時候是政府替居民購買這樣的服務,所以導致了整個服務權利和責任是比較復雜的關系。
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完善,環境服務業有了幾個機遇。一個是政策支持和政策拉動。環境服務業從原來傳統簡單的環境治理發展到了向綜合的環境質量管理發展的階段,導致這個行業要向綜合性的,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對行業的服務水平、服務內容要求是越來越高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環境服務業從城市要包圍農村,開始向鄉鎮、農村發展,也帶來很多發展的機遇。
總體來講,環境服務業未來一定會向著更加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方向的發展。整個服務的形式是朝著合同環境管理為主來發展的,服務的內容趨向綜合服務方向發展。從環境服務業的企業的發展路徑來看,從最早的單一的建廠,單一的做項目綠地投資,到后面資源整合,形成戰略聯盟,再到現在行業有非常重大的變化就是行業的并購和重組。
瀚藍環境的固廢綜合處理案例分享
瀚藍環境最早是做鄉鎮自來水供應,總部是在廣東省佛山市,剛剛上市的時候,只有一間水廠,供水規模是20萬噸/天。隨著環境服務業的發展,瀚藍環境開始進入給排水的一體化,并于06年開始進入固體廢棄物發展的領域。隨著行業的發展,實現了從傳統的公共事業向環境服務業系統化、綜合性的環境服務商轉變的過程。
在固廢處理方面,瀚藍環境在廣東佛山建立了南海固廢處理產業園,這個產業園區就是環境服務項系統化、綜合化發展的代表。固廢處理產業園覆蓋的服務面積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主要服務佛山市南海區整體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建立以垃圾焚燒電廠為能源中心,綜合的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還有污泥處理和餐廚垃圾處理,以及整個尾端處理為一體的園區。
目前瀚藍環境在南海區建立了10個垃圾壓縮轉運站。轉運戰采用信息化聯網,形成集中的控制和管理,通過集中控制和管理,能覆蓋整個區域的調度,資源的集約。
瀚藍環境建立的南海垃圾焚燒發電廠座落在佛山市大學城里面,這個電廠成為國家三A級無害化垃圾焚燒廠,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示范項目。這樣的電廠全國只有5家有3A榮譽的。
瀚藍環境以垃圾焚燒電廠為依托,園區配套污泥處理中心,采取垃圾焚燒電廠產生的蒸汽干化污泥,污泥含水率下降以后,把干化的污泥送到焚燒爐里焚燒。同時我們和園區共用污水處理的設置,煙氣凈化的設施,焚燒爐的設施,實現資源集約化的使用,實現廢渣,廢水,廢氣的零排放。
瀚藍環境準備在園區建立餐廚垃圾項目,這個是收運和后端處理一體化的項目。這個項目將會利用餐廚垃圾進行厭氧發酵以后沼氣發電,沼渣回到垃圾電廠焚燒,地溝油收集以后制成生物柴油,用到整個園區系統垃圾轉運車里作為生物油使用,實現了從前端到末端完整的固廢處理的全產業鏈條綜合的治理。
我們在這個園區里探索環境設施的工藝化和社會化。因為環境的設施從建成開始就具有了社會屬性和公益屬性,我們在園區要建立環保的主題公園,利用環保的主題公園是戶外和戶內相結合的,將來成為環保的教育基地。
對區域性廢綜合處理案例的幾點體會
接下來分享一下區域性的固廢綜合處理的案例的幾點體會。首先在固廢處理產業上,如果能夠有條件施行集約化和系統化的規劃將是比較好的選擇。集約化,系統化規劃會降低環評的成本,可以和特定的群體進行溝通,比和分散群體進行溝通成本低很多。
其次要實現處理設施集約化和工藝循環的循環綜合利用。現在有很多產業園區的工業技術是割裂的,沒有真正實現工藝上的循環綜合利用。另外工藝環保設施有一定的工藝的屬性。在建設和運營新的設施的時候,應該要有適度的超前,或者一定的前瞻性。
我們認為應該建管并重,很多的設施的工藝技術水平并不落后,可是建成后很多社區是不認可的,這和管理方面是有關系的。這個項目在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給社區公開透明的監管途徑,也給政府提供監管的平臺。現在整個的信息系統接入政府的數字城管的體系里,也進入了應急管理系統,對政府市民是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這樣也比較容易取信于社區。
對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接下來我對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提幾點建議。環境服務業能不能發展,市場需求能不能真正的落地,倒逼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政策的推動能催生對行業的需求。這里主要落實倒逼政府的環保工作和政績考核掛鉤,政府采購項目才能真正落地。另外就是加強環境執法。比如說第三方治理公司不愿意為環保付錢,還是環境執法力度不夠。另外一個是民意的倒逼。
最后,環境服務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合同環境管理,但我們治理的標準不太完善,治理的結果的衡量不太清晰,合同環境服務的邊界有的時候比較模糊。
在支付體系健全方面,現在地方政府環境意識有所增強,但是支付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是否可以有一些政策性的保障,比如說通過年度的人大立法的形式確保對環境的投入。對于企業來講,嚴格執法公平競爭環境還不夠。由于政府在執法過程當中松緊不一致,造成守法的企業很難以生存。對于那些企業能夠做第三方治理提高它的支付意愿造成一些困擾。如果這方面不解決的話,這個行業也很難真正健康的發展。
另外一點就是監管的到位。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缺了監管都將是混亂的,最終也不可能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我們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建的時候,大家積極性都很高;建完以后怎么管理,怎么監管,政府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辦法。這樣的對我們行業長期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編輯:佟婧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