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二五”以來,創新服務模式,發展環境綜合服務業,已成為國務院及環保部推動環境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在2012年底,國務院印發的《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便指出,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而《“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更是將環保服務列為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在今年上半年中,一批環境服務業試點紛紛啟動,環境綜合解決服務商迅速發展成為環保產業中堅力量和未來方向,環境服務業正在進入全速啟動的時期。
增長 發展的黃金期
今年1月,環保部發布《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導向,營造有利于環保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促進環保服務業健康發展,使服務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達到30%以上。
據估算,“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長率約為30%。到“十一五”末,我國環保服務業年收入總額約為1500億元,環保產業中環保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約為15%,從業單位約1.2萬個,從業人員約270萬,持有有效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許可證書的單位有2100多個。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也將環境服務業納入發展重點,規劃到2015年達到產值5000億元,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超過50家。在環保產業普遍缺乏成熟商業模式的情況下,下一階段的環保市場拓展方向將是模式創新,一直被業內廣泛看好的環境服務業或將進入實質性啟動時期。
7月,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這一舉措被廣泛認為是政府進一步放開公共服務市場,讓社會各方公平參與的發展之機,同時也是環境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有分析認為,政府采購公共服務有望成為普遍現象,這將在推進環保行業改變公用事業屬性實現產業化運行的同時,極大推動環保企業轉型為環境服務商,從而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
試點 先行者的力量
環保部在去年底下發《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試點工作,推動我國環保服務業的發展。
1月,遼寧省環保廳將沈陽環境服務業集聚區項目選址棋盤山開發區,這一項目建成后將帶動全省14個城市環保產業協同發展,成為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環保資源整合者。
2月,新余出臺了《關于推進合同環境服務工作的意見》,委托湖南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實施新余市生活垃圾發電、污水處理、生態修復和環境監測等7個試點項目。5月,新余與永清環保正式簽署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合作協議,標志著全國地市級第一個合同環境服務試點工作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9月,環保部召開環境服務業試點會議,據悉,本次環境服務業試點擬以企業為主要維度,同時加大工業園區的試點力度。會議初步對位于湖南、山東等省的近十家企業進行了審核,擬從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等多個角度開展試點工作。
環境服務業試點工作是推動環境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編傅濤指出,目前環境服務業在很多領域尚未成熟,除市政、污水、垃圾發電等行業外,合同環境服務在其他領域的商業模式并不清晰,仍處于探索過程中,因此試點工作勢在必行。
思考 成長中的煩惱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節能環保產業,環保服務業是發展重點,但現在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和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大、政策機制不完善困擾著我國的環境服務業。服務模式和設備技術需要創新,企業規模偏小,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政策的不完善導致了地方保護、低價競爭以及企業積極性差等情況的出現。
如今我國的環保企業正逐漸從“裝備制造商”轉為“環保設施運營服務商”再逐步轉向“環境綜合服務商”,進而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鐘曉紅認為,合同環境服務具有較強的門檻要求,企業要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技術集成能力、工程建設能力、設施運營能力和投融資能力這5種專業的素質和能力。
環境服務業已經成為環保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但是還存在哪些問題和難點?傅濤認為,甲方不明確是首要問題。環境領域責任主體應是地方政府,呼吁相關政策早日出臺;其次,收費體系存在困難,合同環境服務需要穩定的支付來源,征收環境稅或者有專門財政性列支或許能解決此類問題;此外,交易結構問題突出,界面的設定需要合同來決定;最后是融資問題,合同環境服務需要強大的融資能力,需要拓展政府資金和市場的組合、項目融資。
編輯:佟婧旸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