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編者按:11月12日,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圓滿結束。中國水網就本次會議精神走訪了多位專家、企業家和學者,形成了系列解讀。桑德集團總裁文一波、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劍平在接受采訪時,都分別提到了對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隱性壁壘和保障公平競爭問題,中國水網將兩位企業家的觀點進行了提煉整理,希望借此文能夠反映出現階段市場中存在的、民營水務企業遇到的某些共性問題。
左圖:文一波 右圖:文劍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三個“解放”: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同時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如何處理好兩個毫不動搖之間的關系,讓民營企業家有一點兒擔心。
“國營企業始終不是純市場化的力量,他與生俱來地擁有壟斷資源、行政資源和金融等資源,在市場體系中,與民營企業不是在同一個標準下競爭,會形成特別強烈的反市場力量。”桑德集團總裁文一波在接受中國水網的采訪時說。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劍平的表述更為直接:“如果國有企業參與競爭,民營企業就很難跟他同臺競爭。”
國營企業帶著深刻的體制烙印,雖經過市場改制,但與其他類型的企業境遇依然懸殊。因此,民營企業家擔心強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會給市場帶來進一步的誤讀。
這種擔心并非空穴來風。2013年,桑德在一個并購項目中遭遇了滑鐵盧,原因就在于民企的身份條件而被迫出局,雖然桑德選擇了上訴,但終無結果。文一波說:“對民企的歧視和不平等待遇還有很多,例如,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國企可以真正參與,但民企卻很難做到。”
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和隱性壁壘,對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造成阻礙,擠壓了民企的市場空間。“一邊是央企,一邊是地方政府和國企,市場在哪里?水務市場要做到真正的開放,很難。”文一波感嘆。
文劍平認為,環保產業集中度差,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原因就在于缺少市場,沒有市場,企業就無法發展,產業就不能做大。“有這么多的環保問題,為什么說沒有市場呢?因為市場被撕碎了。現在的情況是,水務企業無論央企國企還是民企都做不大,一大堆小、弱的環保公司怎么提高產業的創新能力?企業做了幾十年,還是一個‘小老頭’。”
他認為,三中全會的重點是經濟改革,經濟改革的重點是定好國企的位置。“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就都好辦了。”
第二點擔心是有關地方財政支付的變化。三中全會要求,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區域性公共服務作為地方事權。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中央可通過安排轉移支付將部分事權支出責任委托地方承擔。對于跨區域且對其他地區影響較大的公共服務,中央通過轉移支付承擔一部分地方事權支出責任。
文一波認為:“三中全會雖然強調了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劃分,但是地方財稅的解決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難以落實,民間資本投資環境領域是在為地方做公共服務,加強中央的集中控制包括加強財政支出,是否會使地方財權減少?是否會影響對環境服務的支付?”
對上述問題的解決目前尚沒有答案。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表明改革具體措施的出臺及落實可能會是一個較慢的過程。
但是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調讓民營企業家們吃下了一粒定心丸。文一波說:“這對環境產業是中長期利好,市場總量肯定會擴大,不公平現象會減少一些。這將促進產業鏈健康發展,環保產業將誕生出一批富有競爭力的實力強勁的龍頭企業。”
什么時候讓民營企業家不再為市場的公平性競爭擔心了,水務產業的市場化改革亦接近了成功的目標。市場的心態總是急切的,這個過程當然越短越好。
編輯:貢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