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的環保產業升級將圍繞環境服務業展開,環境服務業統籌環保裝備制造等產業,環境質量改善為付費標準,形成以服務業形態提供綜合環境服務的環保產業模式。” 近日,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在中國水網舉辦的第四十四期環境戰略沙龍上,表達了上述觀點。
如今我國的環保企業正逐漸從“裝備制造商”轉為“環保設施運營服務商”再逐步轉向“環境綜合服務商”,進而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但是這個轉型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阻力。環保部的某位官員曾表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節能環保產業,環保服務業是發展重點,但目前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和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大、政策機制不完善困擾著我國的環境服務業。服務模式和設備技術需要創新,企業規模偏小,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政策的不完善導致了地方保護、低價競爭以及企業積極性差等情況的出現。
想打破我國環境產業在轉型中存在的一系列壁壘,不僅需要政策扶持,同樣需要企業的積極探索,推廣全新商業模式與優秀技術路線。
近年,政府陸續發布了幾個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與規劃,明確了環境服務業在環保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制定了環境服務業在“十二五”的發展目標與時間表,并指出以試點方式探索環境服務業的新模式。
伴隨著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的展開,企業也希望抓住此契機,擴展業務,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發展。
合同環境服務是一種以環境質量改善為合同目標的環境保護服務形式,對于湖泊河流保護、重金屬污染防治有一定優勢。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鐘曉紅說,環境綜合服務業是環保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高端業務形態,以環保效果為導向,以綜合集成為業務模式,以合同環境服務為商業模式。可見合同環境服務的重要地位。
據了解,目前湖南、江西等省份已經開展了同環境服務試點工作,湖南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已經與一些地方政府簽訂了合同環境服務協議,擬在環保咨詢、培訓、監測、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總承包、設施運營等多領域展開綜合環境服務。
另外,一些企業也發揮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合同環境服務探索,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的技術為核心,積極技術研發與實踐,是國內最早掌握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的企業之一,2012開始進一步拓展合同環境服務業務,提供綜合型環境服務。目前,已成功開展了多個合同環境服務項目,其中成都金堂國際鐵人三項賽水質凈化與保持項目與北京市大興區新鳳河中段污水綜合治理工程較為典型,“成都項目”最初是以“建設+運營維護”的形式運作,賽事結束之后簽署了合同,以合同環境服務的形式為成都建設和維護了這一的水域環境,“新鳳河工程”采用合同環境服務管理模式,按處理水量收取服務費用,對新鳳河中段水質改善起到良好作用。
目前看來,合同環境服務模式的推廣符合環保產業成為真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符合環境產業的市場化的客觀規律,它對我國環保服務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編傅濤表示,企業應該成為推動合同環境服務發展的先行者,不斷實踐,積累并分享經驗,形成行業智慧和規范。
中國水網將持續關注環境服務業試點工作的開展以及合同環境服務模式的案例推廣。
附:合同環境服務發展歷程
2011年4月,環保部發布《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積極探索合同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
2012年2月,環保部公布《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在基本原則中要求加強環境服務模式創新,試點開展合同環境服務、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等環境服務模式,以模式創新激發環境服務市場。
2012年11月,環保部印發《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探索促進環保服務業發展的方式和路徑取得較大進展、形成若干新型環保服務模式”等目標。
編輯:羅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