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中,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首次編制的“十二五”國家服務業發展的規劃,提出了服務業在“十二五”末要發展的水平,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40%。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到GDP的比重達到8%。在近日舉辦的“2013(第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就環境服務業發展與與會者進行分享。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 劉志全 大會主題報告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節能環保產業,環保服務業是發展重點,但目前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和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劉志全說。
環境服務業并存哪些問題?
“創新能力不強,服務模式創新和技術開發投入明顯不足,部分關鍵設備依靠進口。另外,存在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一些企業規模偏小,導致產業的集中度低,環保服務業在產業中所占的比重偏低,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劉志全介紹到。此外,地方保護、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等市場不規范現象尤為嚴重,過去污染治理重建設輕管理,設施運行達標率較低。劉志全還介紹到,政策機制也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引導服務業的政策扶持方面,包括稅費政策,財政政策,一些激勵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促進。
環境服務業發展面臨哪些機遇?
環保產業升級和環境管理轉型的需要
“環保產業提供的支撐不應僅是單元的末端處理設備和工程,更應是系統的綜合解決方案”。劉志全講到,以服務業形態為社會提供綜合環境服務是國際環保產業發展的共同趨勢。
劉志全談到,過去環保行業進行污染治理,大量的污染治理設施從無到有,是以裝備制造為主,隨著發展,重心逐步向環保設施的運營服務轉移。同時,隨著污染減排工作的日益深入以及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污染物控制的類別越來越廣泛,排放標準也日趨嚴格,企業自身的能力已難以保證污染物的穩定達標排放,而專業化運營服務是解決之道。另外,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市場的分工更加細化,對專業化服務的采購會越來越多。因此,環保產業從以裝備制造業為主向以裝備制造業和環保服務業并重。
當前,我國環境管理轉型正從以環境污染控制為目標導向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進行戰略性轉變。相應地,劉志全強調說,對地方政府的環境考核也由達標排放向環境質量改善轉變,可見,大力發展環保服務業是重要手段之一。
評估規劃實施效果 真正落地變實
陸續出臺的一系列“十二五”規劃也為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劉志全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要求發布規劃都要對實施進行評估,成立評估管委會,讓規劃真正變實落地。
巨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環保服務業發展
劉志全說,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我國環境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迫切需要環保產業及環保服務業的強大支撐。“十二五”期間,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污染減排壓力將加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是任重道遠。此外,重點流域治理、農村環境整治、重金屬污染治理等都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將達到3.4萬億元,其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費用約1萬億,在政策推動下,我國環保產業在未來一段時期仍將保持年均15%-20%的增長率,環保服務業將保持30%-40%的增長率。
另外,各省市也發布了地方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有的還出臺了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很多省市“十二五”期間的環保投入都達到千億元以上。巨大的市場需求將帶動環境服務業的發展。
劉志全還介紹,環保部出臺的一系列文件推動環保服務業發展,2011年,發布了《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環保服務業。2012年,發布了《關于開展環保服務業試點的通知》,啟動了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2013年,發布了《關于環保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環保服務業發展的目標,重要內容和保障措施。
編輯:趙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