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環境狀況急轉直下,改善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同時,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預計“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重點項目投入將達到3.6萬億元。但是,我國的節能環保產業仍然存在標準缺乏、技術落后、監管不力以及競爭市場不成熟等問題。
近期,中國水網記者借“2013(第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的契機,針對我國環境產業的發展問題對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薛濤進行了專訪。
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薛濤
水務市場將再次迎來兼并高峰
“今年我國的水務市場將再迎來一次兼并高峰。” 薛濤對中國水網記者說。2008年水務市場曾經歷過一次兼并高峰,但今年的狀況與2008年有本質的差別,薛濤解釋道,2008年由于“金融海嘯”的影響,使水務企業的資金鏈出現了斷裂,許多水務企業不得不被兼并,形成了“突襲式”、“被迫式”的兼并高峰;經過十幾年的資本運作后,水務行業進入了比拼環境服務能力的階段,許多企業認識到短期內我國的環境產業無法擺脫微利的境況,很多小企業選擇理性退出,尋找賣家與合作。薛濤認為,中小水務企業選擇退出給水務“大鱷”提供了發展壯大的機會。
中小城鎮水務市場并非高利潤所在
十八大后,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水務建設將逐步走近中小城鎮,薛濤認為,中小城鎮的水務市場并不蘊藏高利潤。投資成本偏低,中小城鎮污水處理并不涉及很多先進技術,是大型水務公司資本擴張的資本化集約化的過程。薛濤表示,水務市場的高利潤仍然在大中城市污水廠的提標改造、工業用水前處理以及再生水等領域。
環保產業利益被外部因素限制
薛濤說:“環保產業的機會在于,污染企業的缺位,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不缺位,但我國只存在前者。”薛濤認為,我國的環境產業尚不成熟,產業利益被諸多因素限制,外部因素是主要原因。例如我國的環境服務業還只是一個雛形,缺乏領軍企業、標準規范和良性競爭模式。薛濤解釋道,環境產業不同于其他消費品行業,政府的缺位直接會導致行業的萎縮。
通用咨詢:滿足企業技術需求 實現資本對接
2012年通用咨詢與以色列和新加坡等國在環保領域開展了合作,并與多個地方政府和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他們提供綠色發展整體解決方案,薛濤對這兩項業務進行了介紹。中國環保產業的技術水平仍然較低,國外產品的價格相對較高,通用咨詢開展大量的引薦、溝通工作,通過產業基金等方式實現了資本的對接,也實現了技術引進,達到產業需求與國外技術對接的目的,讓更多的國外企業參與進來,從而促進中國環境產業的發展。
薛濤最后對水務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了預測,他認為,大型水務企業將逐漸向全產業鏈企業發展,例如水企進軍固廢領域、投資運營企業進軍技術研發領域,這樣可以擺脫水務企業相對脆弱的經營模式。
編輯:羅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