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產業正處于加速前行、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在產業高發展、企業快擴張的背景下,人才需求與管理問題日漸突出,人力資源成為產業共通的關鍵課題。在近日舉行的 “2013年(第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GE水處理及工藝過程處理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經理丁愛華、桑德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蔡蘭麗、碧水源科技人力資源總監鄭廣峰、博天環境副總經理蔣瑋、中持環保人力資源總監李彩斌展開深度對話,在E20環境產業人力資源聯盟秘書長成衛東的主持下,共同探索環境產業的最佳人才戰略。
(從左至右分別是:E20環境產業人力資源聯盟秘書長成衛東、GE水處理及工藝過程處理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經理丁愛華、桑德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蔡蘭麗、碧水源科技人力資源總監鄭廣峰、博天環境副總經理蔣瑋、中持環保人力資源總監李彩斌)
環境產業人才短缺 高校培養偏離企業需求
環境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發展迅速,環境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凸顯人才短缺的現實問題。中持環保人力資源總監李彩斌表示,目前環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持續走高,但整個產業人才供給卻不足,吸納其他行業的優秀人才也缺乏一個暢通渠道。
在環境產業缺乏人才的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桑德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蔡蘭麗表示,這是由于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環境工程實踐性較強,但學校教學培養缺乏實際應用性,應屆畢業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融入企業。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培養產業新生力量
面對企業“招聘難”與畢業生“就業難”的矛盾,有擔當的企業勇于招聘應屆生,積極承擔起培養產業人才的責任。博天環境副總經理蔣瑋稱,一個環境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應將自己定位成整個行業的人力總監,為整個行業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碧水源科技人力資源總監鄭廣峰提到,環境產業內部人才流動率較高。他呼吁,所有環境企業都應承擔起為行業培養人才的責任,共同壯大產業人才基數,為行業發展做貢獻。
桑德集團一直踐行社會責任,致力于培養產業新生力量。蔡蘭麗介紹,桑德集團進行校企聯合,與高校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目前正計劃與各個高校合作成立就業實習基地,為高校學生提供學習與發展平臺。另外,GE水處理及工藝過程處理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經理丁愛華介紹,GE與院校進行積極合作,通過“企業走進校園”或“企業開放日”等活動建立學生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并推行“大學生實習機制”,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創造高端平臺。
企業的人才培養戰略
人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基本因素,人力資源成為未來企業競爭的關鍵。日新月異的商業競爭環境和白熱化的人才爭奪戰,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必須把人力資源上升到戰略高度,才能在未來的企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GE:價值觀與領導力
丁愛華介紹,GE的人才培養戰略可用六個字概括:價值觀、領導力。GE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首先強調員工價值觀的塑造,尤其注重員工的誠信原則與成長性。其次,GE從每個員工出發,積極培養員工的領導力,提高員工素養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桑德集團:外部輸血與內部造血
桑德集團的人才建設基本理念是外部輸血與內部造血相結合。一是通過桑德集團自身良好的發展平臺吸引和匯聚各類專業人才,以外部輸血為公司引進大批有生力量;二是通過內部造血的機制培養創造性強的新生力量,將品德優良的專業人才逐漸轉型成為有擔當的管理者,為企業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碧水源:獎罰分明 激發能動
碧水源一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人才無疑是關鍵推動因素與有力保障。鄭廣峰表示,碧水源通過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員工的薪資設置以績效為核心,切實激發員工的自主能動性。另外,鄭廣峰還提出上市公司股權獎勵的設想以及房屋分配獎勵的夢想。他認為,充分滿足員工的物質與精神需求,是聚集人才的有力手段。
博天環境:上接戰略 下接績效
人才培養戰略應配合企業戰略方向,蔣瑋建議,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人才培養的節奏尤顯重要,切勿盲目打亂公司整體發展步伐。關于績效管理,蔣瑋認為,人才培養須和績效管理相結合,對用于挑戰與擔當的員工加大激勵,逐漸培養員工的專業技能與領導素養。
中持環保:開放引進人才
李彩斌表示,中持環保的人才引進機制較為開放,一是積極吸收其他行業的優秀人才,二是大膽招聘應屆畢業生。他介紹,中持環保目前很多的管理人才、復合型人才均來源于其他行業。對于應屆生的大膽吸納,他表示,中持環保看重應屆生的新鮮活力,公司有針對應屆生培養的輪崗制度,在培養新人基礎工作能力的同時,鼓勵其發揮獨有的創造力,逐漸成長為支柱人才。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