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十八大報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時間:2012-11-12 14:20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吳妍

評論(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報告中獨立成章節出現。 

建設生態文明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據報道,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黨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 

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把“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建設生態文明”首次被寫入黨的十七大黨代會報告,從文明的高度來統籌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繼十七大報告之后,十八大報告再次論及“生態文明”,并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推動綠色發展 

胡錦濤說,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綠色發展”的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進入新世紀以來,“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概念紛紛提出并付諸實踐。 

據報道,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礦業,推廣綠色消費模式,推行政府綠色采購……“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_baidu_page_break_tag_

黨的十八大報告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原文節選: 

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本文據新華社綜合報道) 

編輯:吳妍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